立即捐款

漠視民意的領導者

在九七後的建華之亂劃上句號後,曾班子強勢上台,兩份施政報告過後,民怨又

泛了起來。回歸多年,特區一直為人垢病的小圈子選舉沒有改變,而特首被指漠

視民意的情況也沒有改變。由於政府是一個講政治搞權術的舞台,筆者雖然十分

希望,但從不敢奢望它能在短期內改變最高權位的產生辦法。遺憾的是,小圈子

選舉快要變成特區這個彈丸之地的特色,這個曾是亞洲經濟龍頭的地方現在彷彿

只有漠視民意的領導者。

港人一直努力爭取民主,從七一大遊行開始,我們樹立了香港和平而堅持的遊行

形象,擺脫香港人只會賺錢而漠視政治的守財奴形象。可是,本港民主發展一直

停滯不前,真正做到全民有權投票和全部席位由選舉產生的,除了區議員競選之

外,可能就要數到中學的學生會和班長選舉。區議員、學生會委員和班長都是負

責搞活動和做苦力。區議員沒有在立法會投票的權利,只可搞簽名運動,派「不

要高空擲物」的傳單;學生會委員則以搞學界、校內活動為己任;而班長嗎?最

大的權力就是在轉堂期間記得頑皮學生的名字,但最後都是交由老師或領袖生處

理,其餘時間全是做吃力不討好的服務工作。至於領袖生嘛?抱歉,是由老師挑

選的。

我們不驚訝學術機構,諸如中小學只能作有限度的民主選舉,一來資源有限,二

來中小學學生可能不知道選舉的意義何在,把選票投給型男美女或有精美宣傳品

的內閣經常發生。不過諷剌的是,一直強調自由自主的大學,選民都是有思考能

力的成年人,在最高領導人──校長的產生過程中,竟然只有發表毫無影響力的

意見的權力。校董會成立的校長遴選委員會,成員有校董、教務會和教職員,學

生充其量當一個觀察員,沒有投票的權利,遑論向候選校長發表校務發展的意見

和聽取他們的發展方針。這令眾位校長在百忙中抽時間與學生對話的職務變成皇

恩浩蕩的德政,而在這等制度下,學生的意見根本不會被重視,結果是學生的聲

音直上雲霄,被反對的政策和工程卻沒有延遲和停止的跡象。

香港大學醫學院命名風波,中文大學從保樹立人到新書院的籌組,城市大學學生

被拒在校長遴選委員會有投票席位,浸會大學的肥上不肥下的薪酬事件和過度擴

充,科技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給董建華,數之不盡件件轟動,哪一件沒有

學生的大力反對,哪一件沒有被學生批評過?但是,又有哪一個決定因學生的聲

音而有所改變?

近年聽到很多學生會沒落的聲音,其中不少連接莊都有困難。搞學生會的人可能

只是一時衝動,可能沒有發聲發言的理想,即使有一腔熱誠也受制於支援不足。

在眾多事件中,我們看到學生會收到校友電郵表示強烈不滿,有時也看到學生會

發表的各種反對聲明,但很少看到校方誠懇的回覆或有回應的行動。在這種情況

下,學生會代表學生發言而得到回應已變成歷史,學生再也沒有對著大海空叫口

號的閒情逸致,與其發起有如泥牛入海的活動,不如盤算如何「過三爆四」更好

。因此,在眾多事件中,我們看不到港大學生一邊舉行環山跑,一邊叫「拒絕出

賣醫學院,不為富商亂命名」的口號;也看不到中大學生在百萬大道靜坐抗議;

更看不到城大和浸大的學生在細小的校園因不滿校方政策發起簽名運動。即使好

像科大學生般在董先生領受榮譽當日高舉反對橫額,最後換來的只是報紙角落的

一小段報導和維持了數天的討論。

曾經,一群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響往促使一場又一場的學生運動;大約二十年前

,另一群大學生在「六四」後變得既愛國,更愛民主。這些大學生現在兩鬢灰白

,坐在大班椅上好像忘記了當年他們渴望被聆聽的心情。

小圈子的選舉制度產生漠視民意的領導者,作為既得利益者,這些領導者努力維

持這種選舉制度。我們希望有朝一日這些制度得以解放之餘,同時謹記不要忘記

今天自己的訴求,也不要忘記自己希望得到聆聽的心情。

延伸閱讀
香港大學校長的選舉文化

查斯特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