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台就韓劇《大長今》的包裝,把主題說成是「長今精神」,什麼「長今力量,逆境更自強」,既俗不可耐,也是一貫典型的港式社會意識形態,美其名是勵志,其實就是無法改變現實,逆來順受,把劇中牽涉到的公義問題刻意淡化。
原曲兒童合唱 壯闊淒美
無線電視的宣傳語句,就連主題曲也加以配合,陳慧琳一套港式唱法,故意把聲線壓低,軟綿綿的矯揉造作,與一般港式情歌無異。「看犧牲的腳步,盡化溫暖,暖的心愛追憶你的微笑,滔滔風雨浪,心聲相碰撞,信將來能力創,心中的冀望,終於都靠岸,未曾絕望。」是「阿信」之類勵志歌曲的翻版。但韓文原曲用兒童合唱團,歌詞充滿《楚辭》《九歌》迎神曲的味道:「伊人欲來何時歸來,伊人欲去何時離去,欲乘風飛翔,卻遍尋不着伊人蹤影,伊人何在留我獨自失落,唉呀……這該如何是好,伊人你若不歸請帶我一同離去。歌聲壯闊淒美,好像是整個高麗民族同聲懷念一個民族精神的代表,意境遼闊得多。
側寫中華文化圈互鬥歷史
長今的故事和命運,是韓國李氏皇朝權力鬥爭的冰山一角,更是中華文化圈幾千年來互鬥歷史的側寫。我們常常說,要理解一個文化,不應只限在這個文化裏面理解,而最好就是通過該文化的周邊國家對這個文化的接受方式的折射去看,如要理解中國文化,應該看看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如何看待中國。而韓國學中國文化學得最通,中國文化很多「優良傳統」,如結黨營私、侵吞公款、窩裏鬥、誣陷迫害、冤獄、為求鬥垮敵人無所不用其極等,恰恰在韓國得到有趣的觀照是一個很好的反映。尤其是《大長今》的時代背景,正值中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裏中國政治最黑暗的年代之一,對照中國歷史,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地方。其中如吳兼護勾結崔家一派,跟學者一派鬥爭,就跟明朝的東林黨這類黨爭似曾相識。長今只不過是一個無辜被捲進這鬥爭裏的小人物,後來憑才華和運氣出人頭地而已,但她在劇集儼然成為韓國歷史歌頌的人物,並不只是她煮菜好吃,醫術高明這麼簡單。
追求公義超越個人恩怨
同屬中國文化輻射區域的香港,應該對上述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並不陌生,這從近年《雍正皇朝》、《金枝慾孽》等劇集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但韓劇對這種中國「優良傳統」,卻有截然不同的回應方式。在《大長今》裏,我們學不到如何蠱惑害人、勾心鬥角、明哲保身的招數。長今一直堅持要當上最高尚宮,後來要當醫女回到宮裏,也不能簡單一句「逆境自強」可以概括。她堅持的反而是為她娘親和韓尚公報仇,討回公道。如果一個人逆來順受,得到功名利祿,高興都來不及了,絕不會因為這目的以身犯險。在她習醫期間,面對充滿象徵意味的人物首醫女張德的精神試煉,和鄭主簿的嚴厲責難,內心處於怨恨報仇和醫者仁心之間的矛盾,道德掙扎不斷上演。後來長今當了醫女回到宮裏,她的仇人崔尚宮和今英卻因為同樣被誣陷而鋃鐺入獄,長今本來有大好機會為她的娘親和韓尚宮報仇雪恨,但她不願韓尚宮的冤屈同樣發生在她們身上,竟然出來為她們說項,她對公義的追求,已經超越了個人的恩怨,提升到對抽象的道德原則的堅持。到最後,恩仇已泯,心獨淒然,這崇高的精神境界,跟為求打倒敵人,可以把任何原則拋諸腦後的中國式宮廷鬥爭,實不可以同日而語。
淡化追求公義決心
韓國長時間夾在中國和日本兩個強鄰之間被輪流蹂躪,和一個又一個獨裁者的高壓統治,鍛煉出堅強的追求公義的決心,並不是長期在公義自由從天而降的環境下生活,不知高壓統治白色恐怖為何物的香港人可以容易明白的。記得大概1997年的時候,南韓前總統全斗煥和盧泰愚因光州大屠殺而被起訴,面臨死刑,當時我身在德國,遇到一位韓國同學,提起這件事情,他揮着拳頭,咬牙切齒的用韓文口音的德文說:「一定要把他們殺死,他們殺了很多人,一定要把他們殺死!」那表情還歷歷在目。香港很多人連長毛也覺得太激進,對台灣歷史背景一知半解,就說台式民主等如議會扭打、裙拉褲甩的滑稽場面,當他們在電視看到更激進的南韓學生跟防暴警察拳來棍往、汽油彈橫飛、甚至引火自焚時,當然會覺得費解。
港式包裝除了淡化這一層之外,所謂「逆境自強」這口號,固然也有香港獨特的歷史政治背景。在港英時期,還有自由和一點社會公義,人們遇到不公平的事,學會不要抱怨、控訴,不要試圖改變現實,只阿Q地「骨」一聲吞下去,「頂硬上」,奮鬥向上,期望有出人頭地、吐氣揚眉的一日。這類陳腔濫調,在殖民地年代或許還會有市場,但換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官商勾結之聲不絕於耳、法治受侵蝕、自由受威脅、政府無能,若再舊調重彈,企圖叫大家不要控訴,只要自強,就像沙士是董太對正在受苦的香港人說:「香港人淨係識得complain、complain、 complain,做D嘢啦!」只是軟弱無力的過期催眠藥。
所以,我建議大家看《大長今》的時候,不妨用麗音聽聽韓文原音,除了可以原汁原味,學一兩句韓文外(如劇裏面最常出現的一句對白「係!娘娘。」,原來韓文發音像在說英文"yeah!mama"),更重要的是聽聽古韓文韻味的歌曲。其中一首由男高音唱的插曲,韓文歌詞是這樣的:
「飄搖曲折的愛情逐漸隨風消逝,像星月般的沉入山澗,即使已經累積千年的感情痕迹,猶如鐫刻在晨霜中,我佇立在寬廣的穹蒼,遙望大海,我心隨着楚江,流往海的深處消失。」配合高麗白茫茫的雪山背景,大有「風嘯嘯兮易水寒」的味道,那蒼涼、悲壯和崇高,表面上表達了後期歷盡滄桑的長今,和被流放異地的閔政浩的心情,更隱約反映了高麗人民在百年欺壓下錘煉出來的心境。孤心獨照歷史的滾滾長流,「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那意境,不用說,自然不是什麼催眠曲式的「逆境自強」可以相比。
明報 黃國鉅
200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