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一生是怎樣過的?
出世後不久就會被父母胡亂地投入一大堆自我增值工程,電腦、彈琴、畫畫、毛筆會保證他找不到他自己的志趣,又或者他早就混淆什麼是他喜歡的,什麼是他父母他喜歡的,他早就學習不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而只表現出或大多數港人都喜歡的性格,這個性格就是什麼無所謂,沒有自己的志趣或喜好;他父母一早就假設他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需要提高他的各種能力來提高他的市場價值,而他父母根本不會有時間去讓他發掘及尋找自己的長處,他一出世就很忙,而父母早就身體力行遠近馳名的港式功利主義,凡事結果永遠比過程重要。
他如果不曾經歷過像六四屠殺、七一大遊行等的重大社會事件,他不會明白什麼是公民意識,父母會教導他明哲保身,什麼社會事件他都要置身事外。他生存的目的是金錢及享樂,最高愈早賺到愈多錢愈好。但他父母也會模模糊糊地傳授一些行為的底線,他不是明白箇中理由但會因為害怕這些行為的後果而遵守它們,因為他父母自己也不未曾花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思考是浪費時間,反應愈快愈好(醒目)、深度是無關重要的。(不扮高深,只求傳真。)
道德的模糊性,會被他所接觸到的違規資訊加強;而他往往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一大堆他不能理解其意義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在不知不覺間吸收了中國的泛道德主義和港式功利主義的混種,而成人世界的成見也提早封閉他的思路;他父母太忙,不會有時間用來和他談父母覺得無關重要的事,例如種種偏見和思想(他父母可能自己也抱著同一種偏見),最重要的是他將來賺錢的能力,他的適應能力當然遠遠比原創能力重要,反正原創要付出的時間及成本高昂,而模仿就容易得多。人最重要的是識「精」和懂得抄捷徑。
他很小會因為興趣而看書,看的大多是非思想性的工具書,和非看不可的書;他最著重是吸收即時有用的資訊,不是要花時間去理解的思想;因為生活缺乏深度和自己駙予的意義,他會覺得無聊和空虛,所以他會積極尋找它們的替代品,宗教、慈善和愛情便最少任撰其一;他唯一能理解慈善活動的意義在於直接幫助那些不幸的人,至於為什麼不幸的事會發生,他是從來不去想的。同理,他父母會豉勵他去用行動去改善他們的環境,而賺錢是唯一改善他們的環境的方法, 而讀書是唯一可以賺錢的方法;沒有人會去問他們的環境不理想和社會制度的關係,賺錢是否唯一改善他們的環境的方法,而讀書和賺錢的關係實在太深奧了。除非報紙、雜誌、電視有現成的答案﹐他會毫不猶疑地衷心接受。
因為朋友所拍拖以他拍拖,同時也是太無聊之故;而拍拖的橋段以電視劇集為準,什麼是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每一階段要做什麼;女的通常要求所謂男的是老實人,但老實人往往又是思想呆板、不解風情的人;就算他不呆板,細心留意他的風趣及幽默感,不外乎是從電視及電影囫圇吞棗而來﹐而可笑的是這些電視及電影橋段也是從某些不說廣東話地方抄襲而來。女就是喜歡這種忠實的人﹐他不出於對愛情宗教的忠誠﹐而在於他考慮到不忠的成本較高。男的如果表現太不合乎拍拖的公認守則,會嚇怕所有女的。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接近尋找生命價值和發現生命意義的時侯,當然,最初的階段會被性的興奮所蓋過,而後來他發覺愛情也是不外如是的沉悶﹐人生一個階段而已。人人都以為由激情歸於平淡是正常的現象﹐但他們總不會撫心自問﹐他們所謂的激情除了性興奮之外就是一片蒼白。他們自小就被教會,凡事都不要太投入,人生也如是、愛情也如是。
拍拖如果不以分手告終的話就是結婚,結婚會令雙方有一種程序上的本能興奮;他會此作為他已成長的證據,而人人都不會在乎他在其他方面是否成長。最重要的是,他現在的消費能力比以前倍增,他再沒有閑暇去做任何不切實際的事﹐例如關心社會,他現在眼中只有錢和性。在某種意義上﹐他覺得他的生命已經圓滿﹐因在書上寫的人生的階段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要加部努力去賺錢﹐他現在做什麼都有一個好好的籍口:為生活呀!
如果再過多幾年﹐他不會厭倦他的婚姻生活是一個奇蹟。一如他戀愛時一樣,最初幾年他會有來自性方面滿足的幸福感,但後來就慢慢習以為常;他厭倦千篇一律的生活,而他的性生活也不見得多釆多姿,他總以為這種感覺是正常的,而世上沒有事比從別人眼光看來正常更重要;他可能以為這一切是因為他的物質生活不夠豐富之故,所以他要加倍努力去滿足各種愈來愈多的需要;不是因為他貪心,而是他需要透過消費能力來肯定自己存在。他不會理解,為何生活的苦悶總是驅之不去﹐而他的努力總是付諸東流。
他可能會生一兩個孩子,他會高興他終於都有後;一個有著他遺傳因子的人。他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沒有什麼東西比血緣更令放心﹐更能肯定他的存在價值:他生命中最有價值﹐最有意義之事﹐最高的成就﹐就在於他在生理上可以延續他自己﹐因此而「妥善」應付了世界所有哲學的基礎問題:人生存短暫﹐總有一死的時侯,如何面對?
面對他的親生兒子﹐他的生命彷彿又有新希望﹐他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他覺得自己好像可以重生﹐重新去過一次自己無靈魂、無意義、無重心、人云亦云、人過他又過的生活﹐彷彿快樂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