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消費文化與表演政治:一二˙四遊行與七一傳統

本文已發表於《文化研究月報》第52期http://www.cc.nc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403.htm

去年香港七一遊行後,我寫了〈到作秀社會之路--七一後感〉。這篇文章分析了七一遊行所包含的作秀政治邏輯。剛過去的一二˙四爭取普選大遊行,我認為基本上延續了這個七一的表演傳統。對於香港人來說,七一遊行或許是比九七過渡更為重要的政治轉捩點。因為它意味著一個獨特的香港集體政治意志的誕生。這個政治意志結合了消費和媒體社會的表演邏輯,已不能簡單地以哈貝馬斯(Habermas)式的公共領域和市民社會理論來理解。對於香港文化研究,七一遊行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政治現象,因為它清晰地展示了消費和大眾文化政治的實在意義。七一遊行清楚顯示出,嬉戲式的消費文化不單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操控工具,它原來也可以為群眾所用,借此表達和形塑他們的政治訴求。這次的遊行基本上繼承了七一遊行的非暴力和嘉年華式的抗爭模式,再一次展示了本土政治獨特的表演傳統。這次遊行的象徵意義大於一切。它可以說是以一種立法者的姿態,確立了本地良性政治發展的道路。正是由於有數以萬計的市民上街,某些舉棋不定和隨時準備後退的泛民主派議員都不得不在遊行後採取明確的立場。

事實上,大陸中央和香港政府這幾年在處理香港的政治事務時,都暴露了它們的不足。它們的處理方法都在在展示出,它們在民主政治上只是一個初學者。如果它們懂得怎樣放手,收穫便肯定比現在多得多。現時掌握相當支持度的大部份香港泛民主派議員,實際上都缺乏政治智慧,對本地發展方向欠缺視野和完整的綱領。他們之所以能爭取到這麼高的支持率,只是因為「普選」這個目標遲遲未能達成,遭受打壓。因此,可以預料得到,一旦香港真的實施全面普選,泛民主派的弱點便會慢慢暴露出來,其政治影響力亦會隨之減退。

香港現在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掌握相當權威和權力的知名政客和政府高官已無法了解一般大眾(尤其是青年人)的想法。而年輕的一輩亦找不到合適的渠道有效影響政治的發展方向。七一以降的遊行傳統只是在這個悶局裡初步打開的缺口,但這個政治表達傳統卻必須配合其他結合了新興媒體和消費邏輯的發言管道,才能最終發展成一個成熟的政治空間。

七一遊行作為一個創生性的事件,為香港的文化研究學者提出了一個明確的研究方向或挑戰,即如何批判性地改寫各種由歐美經驗發展出來的消費和大眾文化政治理論,重新出發,為本地的消費和大眾文化政治建立一個在地的闡釋模型。

20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