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治「水」

遠古時期,舜任命鯀治理黃河水患,那個鯀只懂不斷築高堤壩,令河水越來越高,終至更嚴重的水患。相反,鯀的兒子禹卻懂得開拓河道、疏導河水,成功地解決洪水問題,造逼人民。

現在香港的奶粉「水」貨浪潮正如遠古時代的洪「水」,來勢洶洶,想擋也擋不住。我們的特首在治「水」上總算比其他政策用心,可是他學習的卻是鯀而非禹。內地13億同胞搶購香港奶粉的破壞力比洪水泛濫更強,你以為在港鐵閘口磅重、度尺、用《進出口(一般)規條》限制水貨客每日限帶三罐奶粉就可以趕絕水貨客?在水貨客的「聰名才智」面前,這個堤壩恐怕迅間就被洪「水」衝破,「水」災會蔓延至尖沙咀、旺角等市區,讓市區的物價、交通流量進一步飛升,製造更多問題。

想有效地解決問題首先要認識問題的根源以及箇中的兩難處境。奶粉水貨熱潮源於內地對香港奶粉的龐大需求,而這種需求是源自毒奶粉事件後對於內地奶粉的信心危機。香港人的不滿在於生活受擾、經濟負擔加重。這個問題的兩難在於內地居民需求與居民生活的衝突之上,兩者互相爭奪嬰兒的生活必需品。那麼,有效的解決方法需要同時顧及這兩種龐大的潛在力量,不可妄圖與任一力量對抗。

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內地建立由香港政府監制的港資奶粉工廠。內地有大量土地、勞工,生產力完全不成問題,香港政府監製及港資的商標則可以確立內地人對這些奶粉的信心。這樣既可以把這禍「水」貨浪潮引離香港,同時可以乘機振興香港的檢測科學產業及製造業,使這洪「水」成為我們錢包內的「水」。若兩地政府真有如此胸襟,此措施一方面可以解決兩地奶粉荒的問題,又可以讓兩地居民生活回復正常,更促進兩地經濟發展,豈不是能夠轉危為機?

討論水貨或其他中港矛盾問題時最忌陷入「蝗蟲論」及「包容論」的迷陣中。你罵完內地人是「蝗蟲」又或是勸導完港人「包容一下」後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陷入無止境的爭論之中,讓問題的解決變得遙遙無期。若能從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獲得啟發,提出能夠治本清源、兩方兼容的方法,才是作為關心中國、關心香港的公民應做之事!

陳達仁
中文大學國是學會出版幹事

*原刊於2013年2月9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