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沒有歷史的歷史建築物保育──以景賢里開放日為例

圖片取自網頁《初見景賢里》尋找‧感動@Himalbum

景賢里開放日,我除了讚嘆景賢里的修復技術外,真的再想不到還有什麼了。或者,開放日的展覽佈局已暗藏玄機,我除了建築物的修復技術外,不應該對展覽表述的人文歷史和社會價值有任何期望。

穿過大宅的大門,經過前院,第一個展覽場地就是一個很窄的「廊屋」。這裡很詳盡的展示建築物的風格,包括:水磨石、屋面琉璃瓦、雲石馬賽克、灰塑、水泥階磚的損毀程度和修復過程,另外配上一套展示修復過程的影片滾桶式播放。可是,展覽完全沒有介紹當時這個「廊屋」的用途,究竟華人富商是怎麼過日子的? 幸好,我在其他場合聽到一位當年曾經探訪大宅的人說,第一手業主男主人岑日初先生很喜歡書法,書法用的宣紙很長,所以他建這個又長又窄的廊屋專門練習書法和風乾墨寶。這樣,我才能想像一下,原來有錢的生活是這樣的。但這不是開放日展覽告訴我的事。

之後,我來到第二個景點「車房」,看一套叫《復見景賢里》的紀錄片。紀錄片主要由有三部份:(一)前言:景賢里的背景;(二)由主理修復工程評估及指導的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教授介紹大屋的損毀程度和修復過程,如何達致「遠看一致 近看有別」的效果,及(三)發展局局長林鄭月蛾介紹保育景賢里的過程,如何承先啟後,以換地保育私人產業,奠定香港文物保育政策的未來發展。

政府花費公帑保育一所私人物業,除了它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以中為主,中西結合」的中國宮殿式建築物外,它如何見證香港人一代又一代的成長? 住在豪宅的家族對香港有何貢獻?

影片第一部份介紹景賢里的背景,旁白簡單提及:
「岑日初先生和他的夫人岑李寶麟女士,當時他們為大宅取名『禧廬』。在1930年代能夠在半山區興建這麼堂皇的中式華人大宅,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亦反映了當時華商在英國殖民地中不可忽視的地位。而景賢里第二任業主就是有『香港話梅大王』之稱的邱子文先生和他的兒子邱木城先生。邱子文先生於1978年購入大宅,取名『景賢里』。」

我大惑不解,影片中提及的第一手業主岑日初先生和岑李寶麟女士對香港有何貢獻?岑氏伉儷為何有這種能力在半山興建華人大宅?用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對他們有何意義?文中題及的第二手業主的「香港話梅大王」邱子文先生和邱木城先生對香港的重要性在哪兒?

影片播放完畢,我來到景賢里的主樓,定點導賞員當然又是介紹獨特的建築風格,其中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導賞員很用心地介紹二樓女主人專用廁所門外地上階磚為「八角形圍合正方形水泥磚」,導賞員的記性很好喔!但我轉過頭就忘了,要不是我寫這文章才不會把階磚名字查出來。

景賢里主樓人山人海,大家湧者拍照留念。也許,要是我把開放日當做郊遊,離開繁忙的城市參觀華人大宅,看看電視劇《京華春夢》的拍攝場景會好過一點。可是,開放日跟我的期望有一點落差。

離開大宅前,工作人員遞上問卷,最後一條問:
「你認為景賢里在活化後適合何種用途?
___ 教育機構
___ 文化設施
___ 展覽或會議廳
___ 食肆
___ 商店及服務行業
___ 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

景賢里已被列入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面對這上述五個選擇,我猶豫不決。或者我要看一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件,跟國際公認的優良歷史建築保育例子學習,才有多點頭緒。

參考資料:
紀錄片《復見景賢里》

林鄭月娥慌亂的一天/景賢里遭粗暴拆毀的元兇

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物評估表格
Engelhardt, Richard A. (2007) Asia conserve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2000-2004.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