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毛孟靜: 受折磨的支柱

都說,香港的成功四大支柱,是法治與司法獨立、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廉潔兼有效率的公務員隊伍,以及資訊自由流通。

  這句話,曾蔭權說過兩次。類似的話,舊時陳方安生說過,彭定康也說過,連董建華也應該說過。這種話,像鼓吹母愛偉大、友誼萬歲,一說無妨,多說且肯定有益,因為也像喊勵志口號,有助鼓舞人心。可是,這種話經過董建華時代的洗禮,卻也漸漸顯得有氣無力,即使未至於自吹自擂,也已淪為自說自話。

  四大支柱中,除了公務員隊伍一樁,七年多下來都受盡人為的折磨,根基受到侵蝕。

政治凌駕法治

  感謝二十三條一幕的狂風暴雨,前所未有地提升了香港人對法治精神的尊重。香港的法治與司法獨立問題,並非出在法庭或制度本身,而是政府以政治覆蓋凌駕法治。

  最粗暴的一著,是在居港權爭議上,特區政府自行請求人大釋法。一般理解是直至當時,北京對香港仍抱一副基本上不干預的態度,這居港權事宜,「你們就自己瞧辦吧」。是特區政府以行政手段,邀請中央以政治意思干預本地法治,就為了不讓聲稱人數高達近一百七十萬的大陸人湧來香港。諷刺的是,如今曾蔭權又得聳恿港人生小孩。

  再近一點的例子,有「領匯」官司。事發之際,日復一旦似上演電視連續劇,政府催促法庭得快刀斬亂麻審案、以方便官方辦事的嘴臉,記憶猶新。更新鮮的一句話,是在新特首任期兩年抑五年之爭上,曾蔭權說:相信法庭也會支持政府的看法。

數碼港的疑案

  而香港有無公平的營商環境,絕大部分人都心裏有數。這確也是英殖遺留下來的問題,掃不進歷史的角落。大鱷吃小魚,原是資本海洋定律。再不見街坊小舖,沒有了大肥黃貓蹲在一排午餐肉罐頭上的往日風情,放眼盡是連鎖大店。之謂自由市場,舉世皆然。

  但任何自由,都只可以給縱容到某個程度。特區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一手把不公平競爭帶至超標,最透明的例子,是數碼港,成了本市近代商業史上最大一項懸疑。

  因為當中看似私相授受的過程,最不透明。帶出政府至今辯駁不了的指控:官商勾結。這個火頭,自然也蔓延到西九項目上。劉慧卿倡議經年的公平競爭法,官府反應,至今十劃沒有一撇。這種因循,就像不斷「擦卡」,一直高高興興,直至要找卡數一刻。

  相較起來,公務員這根支柱最是穩當。「有水放水,無水散水」一說,已屬黑白舊電影的情節。早年記者接觸政府新聞處,受的待遇,感覺似去上門「白撞」。舊時過關見移民局職員的晚娘臉孔,直似閣下欠債未還。俱往矣。今日一般公務員的服務態度,直迫溫柔燙貼,固然也要迴避市民向傳媒投訴。總的來說,人世靜好。

吹風只限「友好」

  市民向新聞界投訴公職人員這一類資訊,肯定流通。可是,資訊自由流通這句話,可以是一場文字遊戲,不過是一款政治公關述語。因為不必說清楚是什麼資訊,向誰流通,幾時流通。

  在董建華宣讀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之前,有政府要員向新聞界吹風。吹的對象,卻只鎖定與官方「友好」的招牌。這個事例,並非個別,已屬慣例,已是七年多下來這個政府的傳統。

  與此同時,新聞界中以政治及商業理由而進行的自我審查,或不發資訊,或扭曲資訊,行內人也都心裏有數。資訊流通云,實實在在應該以新聞自由涵蓋之,因為當中更包括了資訊渠道平等,發放過程不受審查。

  新聞自由不屬於新聞界,更不屬於政府,而是人人有份,屬於你我:人民有知真相權。這根支柱不叫什麼委婉的資訊流通,應是新聞自由。

信報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