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殘酷力量

至執筆撰此文時止,遼寧阜新市孫家灣煤礦事故的死亡人數已增至二○九人,另有六人下落不明,相信也是凶多吉少。電視上出現死難者家屬的憤怒與無助的表現,實在令人心痛不已。

據報道,煤礦的正式職工,死難者可獲賠償二十萬元人民幣,而合約工人死亡者只獲賠二萬元。想起那些貪官與依靠勾結官府而賺大錢的「大款」,在賭場一擲萬金,實令人感到中國內地真是不知人間何世。

何洋認為礦難的根本原因,是煤炭行業仍未走上市場化,國家仍兼任生產者與監管者的角色,矛盾由是而生。其實,這只是矛盾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整個社會市場經濟帶來對煤炭的龐大需求,以及當礦務局轉換了牌子變成煤業集團之後,那些由官員變身為煤業集團總裁等高職的人士,也成了盤剝工人最無情的暴發戶。煤礦的頻頻災難,正是市場經濟的殘酷力量與極權政治的殘酷力量結合,而出現的噬人怪獸所帶來的災難。

有網友在「搜狐網」說:「我們工人真的非常懷念毛主席。」這說明沒有市場經濟的殘酷力量,而僅有極權政治的殘酷力量,尚不致帶來這樣綿延不止的礦災。

去年十一月陝西陳家山煤礦的特大災難發生後,中國官方的「人民網」曾有文章建議恢復「領導參加勞動」的制度。所謂「領導參加勞動」是指各省市有關領導,定期到各個礦區參加一、兩天的勞動,這是毛澤東時代定下的規矩。因為領導要到礦區,礦區的主事者就不能不顧及安全,領導身邊的人也會督促礦區注意安全。這樣至少安全的設施會好一些。事實上,那個年代,礦區發生災變也比現在少得多。當然,這種計劃經濟帶來的是均貧,絕不利於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礦務局的黨政領導,變身為煤業集團的高層人員。不再有必須參加生產勞動的「領導」了,於是這種制度也逐漸弛廢以至消失。而經濟發展迅速,又使能源系統對煤炭的需求大增。去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9%,而電力供應中70%仍依靠煤炭的火力發電。在全國普遍缺電的情況下,許多缺電省分往往由省長親自帶領購煤團到產煤省分爭取合同。更有不少發電廠為了搶煤,購煤車早已在礦井處大排長龍,煤炭一運出就裝車,而且現金交易。

本來在這種市場經濟的主導下,煤礦業應大大有利可圖。若煤炭業是私人企業,政府既會督促、煤炭公司也會加強安全措施,同時工人的工資、福利也應該上揚。無奈礦業集團雖換了招牌,卻仍是由極權政治的殘酷力量所控制,於是只會把礦井愈挖愈深,而地下水、易燃氣體、火災、礦壓等對安全的威脅也愈來愈嚴重。

煤業集團由官員變身的「老闆」完全不顧工人死活,只追求利潤而不設置新的安全設施。於是,礦災連連發生,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數據,去年在煤礦事故中的死亡人數達六千零二十七人,佔全球的80%。而且,這還是可能被「縮小」的官方數字。

最近北京房產界盛傳,由山西去北京的煤炭巨富,到北京把房價炒得一浪高過一浪。而弱勢礦工,則以每天五十元人民幣的代價,以生命換取中國官方常自詡的「生存權」。

掛甚麼「無產階級專政」的羊頭?算了吧!這是最野蠻殘酷的官僚資本的盤剝專政!

李怡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