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梅窩景貌」地區諮詢:
網頁:按此進入
截止日期:2007/01/15
意見回覆:[email protected]
不知不覺間,規劃署的「翻新梅窩境貌」諮詢快到限期了。政府提出基於梅窩現有鄉村特色,來規劃一個「怡情小鎮」,概念聽起來不錯。但再看規劃藍圖,發現裏面又是海濱長廊及露天茶座,反而抹殺了具本土特色的大排檔。香港政府,請停止消滅香港!以下是我對是次規劃的簡要意見。
1. 應先有全盤改善計劃,再進行規劃
返回規劃的根本,是想帶動梅窩的經濟及人流。要達到這個目的,單單由規劃入手是不夠的,而是要全盤檢視現時梅窩的問題,再由多方面著手改善,並以規劃作為整個改善工程的基石。現在要作出新的規劃,但沒有考慮其他如交通等問題,將來如果想增加交通設施,又如何處理呢?所以,要作任何規劃,請政府先仔細研究梅窩現有情況,定好所有方面的改善及互相配合,不要單以規劃為梅窩裝飾,而忽視更根本問題。
(有關我對整體發展的意見,請參考另文:由西貢到梅窩 - 談郊區發展)
2. 保存香港風格
香港政府近年的規劃 (例如尖沙咀及中環) 都經常強調海濱長廊、露天茶座等歐美格調,漸漸取代香港原有風格,我懇請政府停止消滅香港!就如梅窩,政府既然明白梅窩的優勢是留有鄉村風貌,知道發展方向是本土特色,就請多用本土風格。我認為香港並不需要一條又一條的海濱長廊、一個又一個的露天茶座,香港風格是大排檔,是涼茶鋪,是龍鬚糖,是糖葱餅,是麥芽糖加梳打餅,是…. (這裏有一堆小食:普雲莊 - 香港50樣經典小食) 香港已有很多很多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傳或近乎失傳了,請香港政府不要再消滅香港,請香港政府加強保護香港的文化。
諮詢文件中保存及翻新舊市集的方案是可取的,但是碼頭一帶的歐美風格則與本土風格不合,請政府三思。既然舊區要強調本土風格,就請整體規劃採用同一方向,以強調香港本土特色為前提,來設計及規劃碼頭附近的廣場及店鋪。
3. 讚成設立文物徑、改良單車徑及建立水上活動中心
縱使我對諮詢文件的部份提案不同意,但設立文物徑及改良單車徑這點則是支持的。要善用本土文化,妥善管理及運用文物是正確方向,同時改善梅窩現有的單車設施亦是善用現在資源的方案。不過,希望在管理文物徑上能花多一點工夫,務求能保護文物的同時不防礙市民去體會文化。現時銀礦灣使用率低,在附近設立水上活動中心是一個不錯的提議,但要仔細平衡與一般泳客的影響,可以留待首期翻新完成後視乎泳灘人流再作決定。
4. 長期目標應是多日休憩境點
文件中提出短期目標是將梅窩打造成一日休悠境點,但是看長期發展的方向則是沒有擺脫這個限制。觀乎梅窩發展設施,方向是十分多元化發展,有單車、泳灘、燒烤、水上活動、文物徑、行山、食海鮮等,理應加以發展為多日休憩境點。其實,現在梅窩已經是一個多日休憩的境點,有不少以日計的出租單位,並且曾經十分受觀迎。我認為政府應協助居民改善現有租屋或租單位的設施,及研究有關市食住行各種配套是否足夠,吸引更多市民多玩幾日。
5. 反對設立遊艇會
既然梅窩整體方向是供大眾市民休閑娛樂的地方,設立遊艇會是一個很奇怪的提案。一方面對附近的自然及平民化境觀會產生影響,同時位置偏遠的遊艇會是否有吸引力亦成疑。我認為有關設立遊艇會的建議需要再重新審視,如果將此資源運用在諮詢文件的其他提案,則更有效率。
6. 部份長期提案應更快落實
諮詢文件中提到多個長期發展提案,當中我覺有部份需更快落實,因為這是翻新梅窩的重點目標,應在梅窩首期改善工程時就展開。最首要的是「改建袁氏大宅作民俗展覽館之用」,這絕對是梅窩的一個新吸引境點,應該在梅窩第一期翻新時同步展開,作為賣點。「重開銀礦洞」亦應盡快開始研究,因為當中的安全問題相信需要不少時間去解決,遲而不決很易讓方案不了了之。「設立植物公園及自然教育中心」其實難度不高,但亦有一定吸引力,可以考慮用設置在單車徑附近,用以填補設施較少的位置,及與單車徑作互動配合。
結語
我將於日內將上文整理成意見,寄給政府。梅窩我相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過玩樂的地方,亦是我們都希望能改善得更好的地方。請大家都花一點點時間,將你的意見寄給政府,讓梅窩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