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些場合,不是誰也可以進入,例如董事會,難道一般員工可以參加嗎?」中大評議會某位姓葉的校友說,四月三十日當天,不讓同學進場參與討論中大教學語言政策,是非常合理的。
又是「董事會」!?這個說法已不是第一次聽過,究竟評議會是否董事會?董事會的董事之間不是平等,要看誰的佔股量較多,難道校友之間也是這樣?中大校友評議會就是一個董事會?
六月廿五日,中大評議會會員大會,看著某些校友手上拿著幾十張選票,我才明白甚麼是董事,校友評議會選主席及委員,容許委托投票,而且,每一名委托人最多可以有五十張選票,也許,這些選票便是股份。
以我自己的經驗,我絕對沒有資格拿到許多「股份」,因為,我面皮太薄,不好意思叫人家把投票權委托給我,我這次受了四個人委托,全部都是他們自願委托給我的;據說,不少拿著幾十張委托票的人,通常是老闆,第一屆選舉時,便有傳聞中環辦公室的傳真機忙個不停,在老闆的指示下,大家都把自己神聖一票委托給某些人。
身邊許多朋友對這個「一人多票」,實在提不起興趣,故此,八十及九十年代畢業的校友何其少。
當然,這群老一輩的校友關係緊密,也是事實,實在令人敬佩,所以,當天即使論出席人數,九十年代畢業的,絕對比不上七十年代的!但這種關係的緊密程度,也是驚人的,中大評議會成立有十年多了,但是,評議會內的委員變動不多,今年成功選上的李金鐘委員,是第一屆的主席,今年的主席殷巧兒,由第一屆開始,便是委員。
選舉前,有某些人擔心校友麥美娟(民建聯的葵青區議員)會當選,但其實這是多餘的,因為評議會的舊臣劉世鏞與李金鐘,得票是一面倒的,直至我走的時候,兩位已各得超過三百票,而麥美娟跟黃世澤加起來,也只是一百多票。
中大畢業生,共有七萬多人,他們不少人佔據著商界及其他界別的重要職位,如果每位校友都像那位姓葉的校友那樣,愛用董事會來理解這個世界,愛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視為股東關係,恐怕香港真的會變成股東社會(shareholder society),甚麼平等權利及溝通,都是變作廢話。
圖片一說明:這次周年會員大會,讓學生列席及發言,實在是萬幸,圖中是學生會會長黃漢邦。
圖片二:劉世鏞的得票板
圖片三:黃世澤的得票板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