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文:fred
信報財經新聞 林美茵
2005-08-15
多哈發展議程名不副實
世界貿易組織在抖暑前連日開會,最終未能如願提出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的大會宣言藍本。世貿總幹事素帕猜說,雖然談判還未到「絕望」或「災難性」階段,但進展實在叫他「非常失望」。非政府組織則更直接,說香港會議看來將是○三年世貿墨西哥大會的翻版,以失敗收場。
八月伊始,世貿談判官員紛紛放假去了,說九月回來再戰江湖。屆時世貿領導層亦將大執位—總幹事素帕猜任期屆滿;前歐盟談判代表拉米(Pascal Lamy)將接掌世貿總幹事一職,同時上場的還有他的四名副手和新辦公廳主管。
首膺主辦「城市」
按世貿慣例,部長級會議的主席,均由主辦國的貿易部長出任。大家都說「主辦國」,因為世貿一百四十八個成員中,只有香港、澳門和台灣不是「國」。年底在香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是世貿成立而來,首次由一個成員「城市」而非成員「國」來主辦。屆時大會主席,是主辦城市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而非中國貿易部長薄熙來。
加上世貿換班,到十二月世貿大會在港舉行時,坐在大會主席曾俊華傍的,將是拉米而不是素帕猜。不過,素帕猜也會來港出席會議,但他戴的將是另一頂帽子。九月始,素帕猜將出掌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按慣例,他將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世貿香港大會發言。
談到人事動向,前香港駐世貿代表、當年獲素帕猜招攬加盟世貿出任總幹事辦公廳主管的夏秉純,聞說亦會隨素帕猜過檔聯合國,繼續當他的左右手。早前有說港府有意禮聘在世貿圈人脈甚廣的夏秉純,出任香港世貿大會的特別顧問。看來夏秉純早有更長遠的打算,大概不會回巢。
筆者之前(七月二十二日《信報》)提到農業談判是香港世貿大會和多哈回合談判成敗的關鍵,而各談判陣營各不相讓,連帶卡住了工業製品、服務業和貿易便利化等其他方面的談判。
素帕猜在抖暑前、大概也是他作為世貿總幹事的最後一個記者會上,就直指各成員把農業談判與其他談判議題掛鈎的策略,得對目前多哈談判裹足不前的困境負責。
巴西和印度等大發展中國家,在談判早期就表明,歐美希望她們開放服務業市場,得先在削減富國農業補貼方面給「首期」。但歐美則堅持,發展中國家要先在承諾開放市場「落訂」,好讓他們對歐美國內反對削減農業補貼的勢力有所交代。
示威組織有備而來
世貿抖暑前連日開會,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來到日內瓦。他們緊密跟進會議進程,不斷舉行記者會和相應示威活動;一方面向與會談判代表施壓,同時亦透過傳媒製造輿論壓力。
樂施會數年前開始了提倡公平貿易的運動,一直緊貼多哈談判的發展。他們連同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等非政府組織代表,說「多哈發展議程」名不副實,富國只管爭取自身利益,漠視貧者的發展需要。樂施會更直指,種種迹象顯示,香港世貿大會將是○三年世貿墨西哥大會的翻版,以失敗收場。
來自巴西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對筆者說,他們與南美洲的姊妹組織,已計劃派二百到三百人來香港示威;並指從香港的非政府組織方面獲悉,港府目前安排的示威場地並不足夠,將透過巴西政府向港府施壓。
這名代表說,他們是世貿部長級會議的示威常客,自一九九九年的西雅圖會議就從未間斷過。自從二○○二年巴西盧拉政府上台後,他們在參與和監察世貿方面得到政府大力協助,甚至安排取得政府代表(delegate)身份,可以旁聽閉門會議。
所以,他們來港的計劃是一部分人「上街」,一部分人「入房」跟進會議進展,裏應外合。不過,可以作如此安排的非政府組織肯定是少數。跟聯合國不同,世貿會議一般只容許政府代表參與,傳媒和非政府組織都不能旁聽。
DDA名稱由來
對於二○○二年在卡塔爾首都、多哈世貿部長級會議開展的新一輪貿易談判,世貿稱之為「多哈發展議程」(Doha Development Agenda, 簡稱DDA)。剛才提到非政府組織說「多哈發展議程」名不副實;這名稱的由來其實相當滑稽,所以筆者通常只用「多哈回合」或「多哈談判」。
在多哈會議期間,世貿成員根本沒有提過什麽「DDA」。筆者當時是駐日內瓦記者,到多哈為《信報》採訪部長級會議。大會順利通過接納大陸和台灣入世,當時的世貿總幹事穆爾相當高興,算是他二○○二年夏離任前的一大成就。接着各國貿易部長經過連夜會議,通過開展一輪貿易談判,更令穆爾喜上眉梢。
穆爾步出會場,一眾傳媒即蜂擁而上,問他世貿是否要開展新一輪談判。發展中國家對於「新一輪談判」一詞相當抗拒,因為這意味要把更多新題目納入世貿;於是穆爾靈機一觸,興奮的說世貿部長同意開展一個Development Agenda。穆爾避開了政治敏感的「新一輪談判」,對自己開創了「發展議程」這稱號相當滿意,說可以舒緩發展中國家的神經,自始「DDA」便成了多哈回合談判的官方稱號。駐日內瓦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