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林和立:毫無保留地愛國的代價

林和立:毫無保留地愛國的代價

程翔所犯的錯誤只有一個:為人太忠厚、戇直;而且他無論愛國與跑新聞都毫無保留。這次若他真的被莫須有地入罪與收監,不僅對傳媒、學術界是個無可彌補的損失,而且會使更多人懷疑,在今天的中國,毫無保留地愛國會不會自尋煩惱、甚至惹禍上身。

我跟程兄是三十多年的大學同學,是當年港大畢業生中從事傳媒行業的極少數新聞與中國發燒友。程在港大是出名的「左仔」。當年文革還未結束,一批港大學生在七二年首次回國參觀便成了頭條新聞。還記得他們回港舉行記者招待會,當中六位女生竟被問到,「北京和上海小姐的時裝能否追上潮流?」程兄愛國愛得單純嚴肅;他熟讀馬列與中共元老的「老三篇」。大部份男同學當年都留長頭髮、衣服西化滿口英語。程則堅持「艱苦奮鬥」傳統,平頭裝、無產階級打扮、標準普通話;言必國家大義,不斷歌頌祖國的美好未來。

程兄的同屆畢業同學大多進政府當官、到外國留學、或到跨國銀行與企業做實習經理;今天不少特區高官、講座教授與商界翹楚都是其校友。但程對祖國一往情深,進《文匯報》當個卑微的記者,衷心要向國內派來的幹部編輯學習,以盡早報道祖國的佳音。不到幾年,程沉實苦幹的精神得到肯定,他成為左派的重點培養物件。

八一年他與夫人劉敏儀開始七年駐京生涯。他倆物質條件雖很差,只分配到一個小小的雙人房,工作與生活都在那裏;但他們發揮了雷鋒精神,很快在黨、政、軍及商界、學術界積累了關係網絡。又因得到《文匯報》當時開明的領導,如李子誦、金堯如等的支援,不到幾年,《文匯》的中國新聞就變得非常權威,「黨八股」味更減了不少。今天,程兄對中國不同層面的認識,比那些「中國問題專家」不知要高明多少。

六四屠城後,程馬上脫離《文匯報》,辦起同樣權威的《當代》雜誌。可惜曲高和寡,賠了不少錢,不得不遠道到新加坡《海峽時報》重作馮婦。在艱苦的時勢下;其中國報道同樣精采,獲得報館多次提升與表彰。但程兄沒有埋沒愛國心。他是有名的「統派」,對祖國的統一非常執着,經常對陳水扁的「台獨陽謀」大力鞭策。同時,他對中共黨內的改革派仍抱有希望。雖然趙紫陽落台後,黨內政改的聲音微弱不堪,但程覺得每個中國人,尤其是新聞界與知識分子,都有責任發揚民主,迫當權者重拾胡耀邦與趙紫陽揭竿的改革。可能就是程兄光明磊落、遠大無私的愛國心,促使他去尋找趙的同鄉兼親信,宗鳳鳴老先生有關趙晚年言論的手稿。據程的好友說,他確有考慮過在適當時候,幫忙把書稿在港發行。畢竟,紫陽是中國民主的大旗手,而其「最後指示」,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目前沒法確定程在四月二十二日回大陸時,知否中共高層在去年秋天紫陽病危時,成立了一個以政治局常委羅幹為首的危機處理小組,以防止「海內外敵對分子」利用趙的去世製造對中央不利的混亂。胡溫領導層最怕的,當然是趙的離去會否重演胡耀邦八九年四月十五號逝世,繼而引發學潮的一幕。

去年年中,宗鳳鳴已在深圳與香港出版了回憶錄,引用了部份與趙的談話;但此書審稿謹慎,趙的談話不多,而且不載部份敏感資料。但以羅幹為首的小組知道,宗已整理好另一本趙談時局、政改的書稿,據說還有不少趙猛力批評黨內保守派,包括有份參與屠城決策的老鄧、李鵬、江澤民等激烈言論。黨內高層已下令,絕不能讓此書稿出版。

國內安全部門的幹警不理國際慣例與社會主義人道精神,迫程兄交出私人電腦;更利用程的電腦檔案入罪。國內有關「國家安全」的定義模糊不清;任何一位跑中國線的中外記者、學者的電腦,都存有不少「猛料」。很不幸,程兄在事業收穫期遇此一劫;我們這些在新聞界知識界打滾的朋友,除了大聲呼籲外,實在太無奈了。的確,假如中國沒有民主法治,沒有多黨制衡與媒體監督;則白樺先生二十多年前問的問題:「你愛祖國;祖國愛你嗎?」──將永遠沒有滿意的回答。像發生在敬愛的程兄,這位異常優秀、天才橫溢、既天真又固執的愛國分子身上的悲劇,將重演又重演。

林和立

蘋果日報    
200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