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李歐梵:香港、西九,文化在哪裡?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已經正式公布,我的反應是:也該「正名」了──「藝術」兩字可以乾脆去掉;「文娛」也非文化與娛樂的簡稱,而是文化變成娛樂的工具,而二者又成了地產商的工具。因此,不如改稱為「西九龍豪華娛樂園」。

  在寫過多篇有關「西九龍」的文章之後,我仍然要問:文化在哪?這百分之三十的「核心文化設施」的「核心」是甚麼?天篷?!競標集團在紙面上提出的「文化設施」似乎包羅萬有,但獨欠演奏古典音樂的演奏廳;而落選的太古集團請來建築大師萬利設計的多用途博物館,似乎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甚或煙消雲散。目前計劃中只剩下一座劇院,本預計二○一一年啟用,現據稱無法如期落成。即使落成後,可以演出的還不是像《仙樂飄飄處處聞》式的歌舞劇或歌星演唱會?難道這就是文化?不如直稱娛樂算了,文娛區也可改為為「豪娛」區——「豪華娛樂園」的簡稱,亦可解為「住豪宅、有娛樂」。

視文化為娛樂

  我曾多次指出:香港的問題就在於把文化只看作娛樂消費,而不顧其他。反觀其他世界大小都市,政府如以文化建設作為旗號,必先以一種「核心」文化建設為出發點,再作其他配套:畢爾堡(Bilbao)先蓋古根漢藝術館;上海也先建新的博物館,再建歌劇院,不論成效如何,卻沒有先賣地皮,或先設計一座天篷,再論其他。「西九龍」的這一番爭論,恐怕已經變成世界的笑柄。
  許仕仁先生說:完美音樂廳全球不出六個,不錯。如要排名的話,香港為甚麼不爭取次一輪——在全球十二個頂尖音樂廳中佔一席?香港機場可以變成全球第一,為甚麼在文化方面沒有一項可以名列前茅?「財爺」在香港管弦樂團的季初酒會上,大讚「港樂」為亞洲首屈一指,並且用了英文「excellence」一字,如今聽來猶如空穴來風,外交辭令而已。怎麼只想到迪士尼樂園,而沒有想到(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
  如果說香港大會堂和荃灣大會堂均以倫敦的「皇家節日音樂廳」的(Royal Festival Hall)為藍本,未免太馬首是瞻了吧,而且是一個錯誤。各位懂音樂的高官不妨在暇時看看上海《音樂愛好者》雜誌上期(九月號)的一篇長文:〈長方形音樂廳的真空〉,文中至少介紹了一打世界各地新建的音樂廳,而且還詳論到倫敦「皇家節日樂廳」音響乾澀的原因。
  一切都取決於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上的高瞻遠矚。在這方面,香港的世界排名恐怕還比不上台灣和新加坡,連澳門和吉隆坡也有新建的音樂廳。

應該改良音響

  也罷,就還給我一個音響設備改良後的文化中心音樂廳吧!為甚麼政府明知音響不佳卻仍然充耳不聞?只說「美中不足」——不足之處可以改進,三藩市的Davis Hall、紐約的Avery Fisher Hall都是經修改後才「合格」的。我的看法和狄華特一樣,目前的文化中心音樂廳根本不合格,甚至連演奏馬勒第八的舞台空間都不夠。我花了近千元港幣坐在後排,去聽一場「柏林愛樂」,卻只聽出半個弦樂聲部來,又作何論?
  狄華特還算客氣。多年前名指揮家喬治塞爾(George Szell)率領克里夫蘭樂團到紐約Fisher Hall排演後說道:「把這座廳拆掉算了,我再也不來了!」香港喜歡拆樓,但偏偏捨不得拆這座其醜無比、音響又差的文化中心。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

《蘋果日報》200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