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晤後表示,他已向小泉首相提出五點主張,重點是「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他特別提到日本應正確對待二次大戰侵略中國的這段歷史,將反省歷史「落到實處」。第二天,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則表示,日本並沒有像外界指稱的那樣,掩飾日本對其他國家的侵略,相反他認為,「從一個日本人的角度看,中國的教科書所教的,似乎中國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胡錦濤提出的「以史為鑑」,也同部份日本人一樣,只是「鑑別人」,而沒有「鑑自己」。
任何國家,「以史為鑑」鑑自己,其實比較鑑別人更加重要。正如一個人只有不斷反省自己,才不會重蹈過去的錯誤,才會有所長進。如果只是一味指摘別人,老是認為別人對不起自己,那麼只會在抱怨中過日子,自己怎會有進步呢?
去年底,《紐約時報》曾就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作過專題報道,認為中國歷史教科書曲解重大歷史事實及省略敏感議題的現象十分嚴重。
就以二次大戰來說吧,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有所抵抗固然是事實,但真正擊敗日本的,卻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中國歷史教科書卻大都表示,正是中國人民團結抗戰才擊敗日本的,一本教科書更指稱,戰勝日本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成為聯合與團結國內各勢力的核心力量」。事實是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軍隊「各自抗戰」,並沒有「核心力量」。
韓戰與台灣問題更是扭曲與簡化史實的例子。中國歷史教科書對爆發韓戰的官方論點是:南韓先陳兵侵略北韓,而中國就派志願軍協助保護北韓;但事實卻是北韓先攻打南韓。日本戰敗後歸還殖民地台灣,牽涉一系列複雜問題,包括國民黨敗退到台灣,造成兩岸對峙,以及舊金山和約等等,但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卻略去所有的複雜情況,只是一筆帶過:「抗日戰爭最終獲得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
既然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打贏的,那麼日本怎能夠跟着美國的政策走,並且不承認自己侵略或敗在中國人民手下呢?既然台灣已重回祖國懷抱,還為甚麼要分離呢?因此,所有在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教育下長大的中國人,一提到日本,或提到台灣,就只會站在中共歷史觀的立場而且情緒激昂,不會尊重對方提出的任何論證。
《紐約時報》報道,在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曲解教育之下,大多數中國學生深信,中國只會基於「自衛」而戰,絕不會因想侵略或佔領某國某地而主動發動戰爭,但歷史教科書卻選擇性地忽略一九七九年具有侵略意圖的懲越戰爭。
至於中國的對內施政,中國歷史教科書更有大量的省略,使中國年輕人的歷史觀變得十分片面。比如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造成三千萬中國老百姓因飢餓死亡,中國的學生就無法在課堂得知這悲劇。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更是至今仍不能碰觸。一九九八年版的教科書曾拐彎抹角的說這是一場「風波」,中央及時採取行動恢復平靜。新近的教科書就說,事件是一小撮人意圖推翻共產黨所鼓動,但並未提及鎮壓後的慘烈後果。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葛劍雄明白地對《紐約時報》說,有些領域的議題在中國十分敏感,是不可能將事實告訴百姓的,在中國,「歷史仍是政治工具」。
在電視上,我們看到個別日本學者與參加侵華戰爭的個別軍人,對日本部份教科書篡改歷史的尖刻批評,但我們又哪裏可以找到一個大陸學者對中國歷史教科書提出批評呢?
中國希望日本「以史為鑑」,但在中國,則是「以史為劍」,歷史被當作政治工具,當作武器,刺向所有年輕人頭腦中的記憶系統,以致年輕人對日本、對台灣有那種過激的情緒反應,這才真正讓人覺得可怕。
李怡
蘋果日報 200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