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篤十六世,過渡教宗?

昨天下午西斯汀教堂的烟囪終于飄出一縷白烟,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的左右手德國籍樞機主教拉青格終于當選爲接班人,封號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

若望保祿二世路綫的繼續

拉青格之前曾作爲顧問長期侍奉于若望保祿二世左右,甚至若望保祿二世的喪禮也是由他主持。外界一般認爲他是一位保守派的人物,在女性神職人員、墮胎、避孕和同性戀等一系列問題上觀點與其前任相若,所以他的當選意味著羅馬教廷將繼續若望保祿的路綫,對一系宗教、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立場將不會有大變動。

改革派失望?

拉青格當選爲新任教宗使很多人高興也讓很多人失望。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指梵蒂岡錯過了一個改革的良機,無法在羅馬天主教中帶來變革,以適應道德觀念的變化。具體來講是指將在諸如墮胎、避孕、同性戀等一系列有爭議的問題將維持傳統解釋,而不是放寬限制。第二方面的批評是指沒能大膽任用第三世界人選。現在全球十一億的羅馬天主教徒,六成以上來自第三世界。在歐洲天主教不斷萎縮的同時,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勢力却不斷壯大,如果新教宗能由拉美裔主教擔任將可以更好地推動教會的發展。昨天之前,媒體預測的四位最熱門候選人之中,就有一位來自巴西。

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這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批評,立論的基礎其實是完全不合乎宗教常理的。試想,宗教的基礎是一種共同的信仰,推動這種信仰的最重要方式是道德教化,這决定了教會必須對信仰有相當的堅持,在倫理道德問題上采取比世俗潮流更高的標準。爲什麽克林頓與萊溫斯基有染只是花邊新聞,人們不會因此質疑他領導美國的能力,而任何神職人員被揭發性醜聞,一旦證實的話必然被教會解除職務幷聲名狼藉呢?

在民主制度中,當選的政治領袖的政治理念應當反映的大多數選民的觀點,是人民的意志决定當選者的政策。但在宗教世界裏,尤其是羅馬天主教,教宗的角色正好是反過來,作爲道德領袖指導教衆追求信仰。作爲虔誠的教徒,本分就是跟從教廷的標準,而不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教廷。以民主制度下選舉國家首腦的思路去要求或者期望宗教領袖的人選,本身就不合邏輯。

過渡教宗?

也有觀點認爲本篤十六世是梵蒂岡一個謹慎的選擇。拉青格現年78歲,他的任期不會太長,有不少評論認爲他只是一個過渡人物,原因有二。一、若望保祿二世的影響力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在這個時候換上一位與他觀點回异的新教宗,對整個世界羅馬天主教的衝擊會比維持原來路綫大得多。二、宗教改革當然不能回避,但是改革派要求的變動從傳統教義看有相當大的爭議性,選任一個在位時期不長的教宗,只好給整個羅馬教廷一個思考與準備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看,本篤十六世的上任是梵蒂岡一個不失爲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