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有無搞錯


學中的小孩子,下課後竟然還要拾荒幫補家計,怎樣說也不能說是「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好練習。這些說話,暗裡帶著對孩子的期望:期望他們活出所謂「香港
故事」──基層出身,努力不懈,加上一點聰明,終成所謂「大器」。但是,孩子今天的生活又如何?如果孩子一直不能脫貧,你能否對他說:南亞千千萬萬人比你
慘?你說得出這樣的說話嗎?

你甚麼時候會慨嘆「時代已經不同了」,甚麼時候會認為時代還是和當年一樣,以數十年前的標準衡量今天的一切?


港社會貧富懸殊,影響的可能不是人的三餐,而是人「向上爬」的能力。要成就「香港故事」,就要有配套。我不相信一個稍有經濟能力的家長,會認為不用買教科
書、不用買電腦給孩子;只要孩子繼續上學,就可以出人頭地,他日找份好工作、賺好多錢、改善生活,完成另一個獅子山下的奮鬥故事。


竟我們是否要把孩子打回我們的孩童時代,拾紙皮、送汽水、弄塑膠花,「學習自食其力、學習一切得來不易」,而我們則退居幕後,繼續這一群「腦筍未生埋」的
小朋友指指點點?孩子的聲音在哪裡?甚麼時候讓孩子在主流媒體的前方,演繹自己的經歷,不經過成年人的過濾、翻譯甚至主動解讀?

今天,如果你在街上,看見孩子在街頭翻弄紙皮,只為找到一點值錢的,你會覺得「真好,這孩子他日必成才」,抑或「為甚麼他要落得如此地步」?如果拾荒不慘,更是磨鍊孩子意志、讓孩子「認識世界」的好方法,那麼各位父母,你們有沒有興趣為你們的小寶貝度身訂造一個「收集紙皮課外活動計劃」,代替他們的公文數和芭蕾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