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晨露的網誌
拖了很久的文,應該都有三個多月....
前幾日終於完成....
學生關注基層勞工運動
近年常聽到各界對學生運動的批評。在2003年的大學削資風波中,學生的抗爭行動被視作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對社會不負責任的的行為。筆者最常聽到的一種批評就是說,現時政府財政赤字,各方面的開支都已被削減,這群大學生為對社會沒有一點承擔,只顧自身的利益。面對這樣的指責,反對削資的同學卻無法提出進一步的社會分析,不斷在重覆地說教育的重要性。
提起學生運動,很多人只會想到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九十年代中已開始脫離基層議題,傾向對即時性的事件作出回應式的行動,缺乏討論長遠應關注的社會問題。事實上除學聯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生運動。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其中一個學生關注基層勞工的運動,讓同學認識學聯以外的學生運動。
爭取校內工人權益運動
及至2003年,一連串的爭取校內工人權益運動在多間大學展開,成功改善了院校內基層勞工的待遇。
中大
2000年,一股關注基層的氣氛開始於中大蘊釀,及後成立了中大基層關注小組,並定期舉行討論會、讀書組、落區訪問,其後更與女工會合作,長期關注清潔工人被剝削的情況。
2003年11月尾,中大推出減薪諮詢文件,表示在現有編制中的員工(包括講師及高級行政人員)只需跟從公務員減薪幅度。而乙類(行政人員及一般文職)中的長約工減10%,合約工減16%,及丙類(保安、清潔、園藝及舍堂工人等)員工長工10%,合約工減16%,另加額外的部門減幅,最高達32%。及後學生與工會聯合起來多次在校園內派發單張及組織抗爭行動。於2004年3月5日工會與學生會發起了「我要共同承擔,不要肥上廋下」烽火台集會,合共有四百名工友及師生出席。然而,校方卻沒有回應工人及學生的訴求。其後,更多的學生組織(如中大學生會、新亞學生會、社工隊、基督徒團契等)加入抗爭行動,分別於3月12日及3月29日到大學行政樓及中大舉辦的世界校長論壇抗議。4月中,中大校方終檢討有關減薪幅度,決定將園藝、清潔、維修等長約工的減薪幅度降低至6%,又或每周加工時三個鐘另跟隨公務員減薪幅度。然而,這安排並不惠及基層工人中的合約工。4月-8月期間,經工會與校方多番交涉下,終迫使校方妥協,讓基層合約工也 可選擇跟長工一致的減薪方案。整個抗爭的過程中,學生組織及同學投入於各種工作,包括派發宣傳單張、製作示威物品、編寫通訊、組織抗議大字報及與工人策劃抗議策略等。
理大
理工大學多年前已將清潔及保安工作外判,承判商以$4,300-5,500不等的極低工
資聘用這兩類工人。當中以清潔工人的工資最低。2003年6月,審計處公佈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的薪酬為八大院校校長之冠,月薪高達36萬。其後,數十名工會代表及學生於校長室外進行抗議,要求改善外判清潔工人待遇及保安工作三更制。校方其後承諾在新的合約中,將保安工作將會轉為三更制及改善清潔工人待遇。2004年1月,一群關注此問題的同學於同月成立理大基層關注小組。至2004年3月,有同學發現宿舍的清潔工人在新合約下的工作待遇並沒有明顯的改善,同時得知校園內的清潔外判合約會於6月轉變,基層關注組的同學聯同工會幹事在校內進行向工人宣傳、與工人開會討論爭取權益行動、舉辦校內論壇、編寫大字報和校園刊物等工作。校方一直未有正面回應,工會與基層關注組的同學商討後,於四月尾發起抗議行動,得到傳媒的廣泛報導。理大高層其後與工會及學生會討論提升外判工人待遇的問題,但未有具體答覆。6月中學生會與校方一次會面中,得知校方會自組清潔公司,承包理大的清潔工作。外判清潔工人的工資亦由原來的$4,800提升至$6,000。
科大
2003年暑假,一群關注校內工人權益的科大同學亦成立了科大基層勞工關注組,在校內探訪基層工人,了解工人情況;定期出版刊物,向同學講述工人情況及宣揚關注基層議題的意識。
由於校方對同學及工會提出改善工人代遇的要求採取迴避的態度,科大基層關注組與工會曾多次在科大的畢業禮及新生註冊日舉行抗議行動。基關組更於2004年6月-8月期間在校內發起宣傳運動,推動校內最低工資。關注組先後出版兩份刊物,多次派發單張、組織大字報抗議及召開清潔工人分享會,推動校內職工及學生關注外判工人的情況。校方面對著這一連串行動,終於肯和工會及學生會面相談改善工人待遇的問題,並於九月將外判清潔工的工資由來已$4300-$4750提高至政府設立的外判清潔工最低工資$5030。校方同時承諾在05年暑假學校清潔到期更改前與基關組和工會相討進一步改善工人待遇的方法。
嶺南
2004年初嶺南校園有一群同學發起了一個名”微笑行動”的關懷基層工人行動,同時他們不滿學校給清潔工人的待遇太差(月薪低於4000元),在校內進行很多宣傳、論壇及抗議行動的工作,並在03年十二月的畢業禮,在兩座大樓上放下兩張「反對剝削,懷抱校園」的大橫額。經過長時間的抗議行動,校長陳坤耀終於肯答應跟同學會面,會上受到同學多方質詢,最後答應會將人工調到政府聘用外判清潔工的最低工資$5030。
其他院校情況
除了以上四間院長的行動外,港大和浸大的同學也曾就校內的基層外判工人問題引起討論。港大學生會更曾舉辦論壇及工作坊,讓同學了解到香港基層勞工所面對的問題。筆者希望爭取校內工人權益的運動能在其他的院校蘊釀及發動起來。
小總
現時各間院校內的基層關注小組仍然在以不同的行動及工作去關注校內外的基層社群。作為其中一個參與其同學,筆者亦只能就自己這年多的時間所見所思作一點偏頗的小總,始終學生爭取基層權益運動還在漫漫長路要走下去。
近年來學生組織和民間團體的合作多是止於資料提供、共同舉辦活動,鮮有就著一些不公平現況去共同爭取改變。爭取校內工人權益運動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基關組與工會的合作向校方施壓,的確令校方比以往更重視工人權益的問題,四所院校的基層工人的待遇實際上得到改善。不少同學也認同是次運動的意義,實實在在地看到不公的情況有所改善;比以往在學生會出聲明和搞抗議後,卻看不到對實情況的影響,參加的同學更易得到自我認同。
當然,整個爭取校內工人權益運動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未能引起校園廣泛的討論,雖然各院校內的基關組用了各種方法(民主牆、論壇、刊物、電郵)去引發同的討論,但收到的回應,無論是正面或反面的也不多。另外,每間院校的爭取行動多是只由該院校基關組的某幾個同學所策劃及推動,因此,這些同學多是忙於策劃各種活動,忽略了和一些比較邊緣參與的同學作深入的討論,未能令這些同學投入整個爭取行動。另外,各院校基關組缺乏合作,基關組同學多忙於自己院校的行動,未能了解其他院校的爭取情況及吸收經驗,同時,亦失去了聯合團結那份感覺。
學生運動最需要什麼?
現時有不少學生會及學聯的成員所做的事,往往是建基於一份”上莊”的責任,筆者當年仍是學生會幹事時也有過這種感覺。這些同學多是認為大學生應該關心社會而參與學生會或學聯,但自己對各個社會議題認識和感受不深。因此,很易受到主流傳媒的影響,認為受傳媒重視的議題就是應該關心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同學也傾向對傳媒作出回應,希望透過傳媒影響社會。最後,學聯就漸漸變為對即時性的事件作出回應式行動的學生團體,難以持續地關注和跟進同一個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接觸了學生運動兩年多的學生,筆者認為學生運動最需要和最重要的是感動,有感而動。我們要對香港、中國、世界存在著的不公義情況有所反思,用心去感受被壓迫的群眾的苦難,讓這些感受成為推動我們去改變社會的動力。亦只有深深受感動的人,才會懂得真心付出,竭而不捨地去改變不公義的社會狀況。
所以問題在於如何令同學有所感動,希望各位同學能去用心感受我們的社會,期盼大家都會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