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視劇《施琅大將軍》引起不少爭議,我這裡不想多加評論是非,只想把這場爭論的論點說出來。
不少人批評編劇陳明「美化漢奸」,因為施琅變節,投靠清朝,然後再揮軍攻台,為滿洲人滅了明朝這個漢人正統(我記得朱元璋的檄文寫的好像是"華夏")。
編劇陳明當然很火大,他在一篇訪問中自言,自己是一片愛國心,收復台灣這等大事,豈可誣為「漢奸」行為?他說:
「收復台灣難道不應該肯定?即使把滿清視為征服者,在土地或版圖上也與中國利益存在客觀上的交叉,畢竟我們跟它共存于某種政治場域之中。例如,今天的疆域就是我們從他們手中繼承下來的。正是因為存在一個前面我説的由异族征服者到合法統治者的轉變過程,曾國藩、左宗棠以及康有為、梁啓超等等的留辮子、仕清廷、稱聖上等等才變得可以理解。」
顯然,陳明是用了今天的「中國」概念來評價施琅的,既然他在三百年前完成了統一大業,他當然是值得肯定!在訪問中跟他對談的石勇指陳明是歷史實用(機會)主義傾向,因為所有歷史事件及人物的意義,都是(或只有)當下意義,例如,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是民族義舉,施琅投靠清朝,幫滿洲皇帝康熙收復台灣,也是民族義舉。
這一點,陳明是直認不諱的,他說:「台灣問題上,不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備或没有武力解决的意志,只會導致戰略上的被動,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造成灾難性的後果。」似乎,對陳明來說,歷史的意義只能在這個「當下」被理解了,更有趣的是,陳明說,台獨份子很討厭施琅!
除了是一種歷史機會主義之外,我想,陳明也是很虛擬遊戲的思考方式,台獨份子呀,鄭成功呀,康熙呀,台獨份子呀,胡錦濤呀,陳水扁呀,都可以在同一個時空裡比較及比併,真的很像一個虛擬遊戲。
至於罵陳明的,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