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拒絕出席其他有意競選特首者主辦的答辯會,以其未取得一百票提名,不足以成為他的競爭對手,無謂浪費時間。
他的支持者為他辯護,說他不可能凡人自謂有意出選特首都應允與他辯論,否則一定無法應酬所有這種意向的人。競爭對手甚至可以藉此來消磨他的精力,因此他必須有一定的準則以決定出席甚麼人的答辯會,而最恰當的準則就是看這個人是否已取得作為候選人的必要條件──獲得一百個選委的提名票。
這種說法表面上有其道理,但這種取態既不漂亮亦不高明。因為明眼人早視八百人的小圈子選舉乃一場荒誕劇,曾蔭權先生毋須視一百人提名的要求如此神聖不可侵犯。
曾先生自己不是也認為:除了爭取八百名選委的支持外,更要爭取全港市民的支持。既然八百人也不那麼重要,那區區一百人的提名又有何重要?
別的不說,起碼對李永達不應等閒視之。李永達是堂堂民主黨的主席,而民主黨至今仍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政黨之一,不尊重民主黨,等如在某種程度上不尊重民意,為自己締造政治上的敵人,不利當選後的施政。
北京看中曾蔭權,就是希望他能扮演分化民主派的角色;所謂分化,就是要把原屬於民主派陣營裏面的人爭取過來。現在曾先生一開始就看不起李永達,原本支持民主派的人,除鄭大班之外,都不以為然,這豈不是迫他們站在曾先生的對立面?將來他們只會傾向與曾先生對着幹。
其實假戲何不真做,既然李永達膽敢出來挑戰,就與他在群眾面前一較高下。民主派在立法會有這麼多席位,將來曾先生施政時,無可避免要在立法會與民主派再行較量,為何不趁自己民望高時,先給民主派一個下馬威?
曾先生指李永達的政綱,只談理念,實不可行。但曾先生不先作解釋,就下結論,普通人很難明白,甚至會認為是武斷,為甚麼不借答辯大會,把李永達的政綱批個落花流水?將來民主派在立法會內就不易舊事重提。
另一方面,曾先生自己的政綱亦需找機會向港人反覆展示,而最好的方法,莫如透過與競爭對手進行深入的政治辯論,民主社會的領袖莫不借此脫穎而出。真理只會愈辯愈明,政治領袖不應避戰。
董建華在第二屆連任時,沒有機會在公眾面前與對手較量,結果民望低落,不得不中途離任,現在難得李永達肯自動獻身,曾先生可要抓住機會一展自己的政綱。
因此,曾蔭權的競選策略不應再是向選委拉自己的提名票,有一百張已夠,而應把餘下的精力為李永達拉票。這樣做會比現時企圖阻李永達獲提名漂亮得多;經過比試後,獲得的勝利一定更容易服眾,總比像董建華第二屆那樣,在毫無競爭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好。
特首選舉雖只是一場戲,但既然有這麼多觀眾,就不宜欺場,假戲也得真做,那起碼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好演員,將來導演開新戲時才會想起你。
施永青
蘋果日報 200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