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LV、林東鵬與本土藝術發展的關係

除了羅浮宮和巴黎鐵塔,10月27日以後,你到巴黎時可以前往Jardin d’Acclimatation公園,參觀由LVMH集團建設的新地標──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The Foundation Louis Vuitton)──被譽為是法國與國際當代藝術創作嶄新的里程碑。此基金會的成立 「以鼓勵、推廣法國及國際當代藝術創作為宗旨」。初看基金會的建築設計,宛若一座降落在綠野之中的、流線型的、來自未來世界的外太空船艦,就足以在人們心中激起對於當代藝術無限的想像,膨脹難以拒絕去參觀的期望與慾望。

它讓我想起我們未來的政府合署般的西九文化區;但讓我想得更多的是林東鵬在廣東道路易威登(LV)旗艦店藝術廊的展覽。一個簡單的問題躍過腦海:為什麼以售賣名牌時裝、名牌皮包、名牌軒尼斯(Hennesy)XO而馳名全球的奢侈品牌大鱷LVMH集團,竟然會那麼不惜千金地重視藝術創作的投資與建設?

我們知道LV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品牌,由路易威登於一八五四年的巴黎鬧區旺多姆廣場(Place Vendome)卡布西努路四號開第一間店開始。LV總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不倦地喚起人們對它這段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漫長歷史的記憶。它很清楚,就是自身這一段歷史,使它得以闊步自信地面向未來;也是這歷史,使人們對於這個老品牌產生了由心而生的尊崇感、歸屬感、忠誠感、以及文化認同感;而這亦是LV何以價格如斯高昂卻依然極受追隨的原因。除此以外,若我們回首探索它的發展歷程,思考為什麼LV的產品總能創造出人人排長龍爭相購買的消費文化現象,你或許會輕易地發現,它總能歷久彌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它總是和藝術創作緊緊地扯上關係,並創造出與時代精神結合的時尚產品──而LV更願意叫它們──「藝術品」。

從名流青睞的LV行李箱;到歐美的各種博覽會;到兒子喬治威登(George Vuitton)受到日本的浮世繪、和服與歐洲十九世紀未「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而設計的星星、花朵與「LV交叉字母」的商標設計;到二OO三年與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合作推出的漫畫造形時尚產品與藝術展覽;再到二O一二年與草間彌生合作的奇幻波點系列⋯⋯

我們發現,是它不斷地委託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品牌經營與推廣策略,賦予了這個老品牌得以與時代的脈動結合,并激發出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這種創造性的活力,致使它成功創造出富時代精神的時尚產品,以至滿足了一個時代的消費群體所渴望與慾望的、富文化身份認同感的時尚產品。

今年,當LV委託林東鵬──香港藝術發展獎(2013)最佳(視覺)藝術家得主──於香港旗艦店藝術廊作出為期近半年的展覽,透過藝術作品與商品在同一空間裡所產生的衝突、互文與意義轉變的過程,提升該品牌的附加(時代精神與文化藝術)價值。無疑是令我們感到鼓勵與期望的。但另一方面,我卻為代表政府立場的藝發局感到憤怒。因為政府願意以年薪約500萬港元聘請連納智出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一職──他為西九文化區實在貢獻了什麼?──但卻不願意拿出一分一毫的獎金,獎勵資助香港藝術發展獎最佳藝術家得主。他們可是對於本土文化藝術與歷史保存,真真切切有血有汗有貢獻的藝術文化創造者。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察覺藝發局只重視面子的貼金工程,而不重視內在發展的管理與做事方式,實在沒法為香港的藝術文化營造一方濕潤的土壤。

但香港政府或許並不短視,她在很早就已經意識到商業社會飽和的經濟體制,已無力再為香港產生更多的經濟優勢,亦對本港經濟的永續發展與社會的永續發展造成侷限;政府明白到逐步地將商業型都市推向智慧型都市進化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於是在1994年成立香港藝術發展局、2000年成立文化委員會、2008年成立西九文化管理局。希望透過發掘與發展本土城市的歷史、藝術文化與創意,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與資源,為未來智慧型的城市發展提供推動力與競爭力,使城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她卻發現到本港長久以來對於藝術教育的漠視,使此城的大部分人們──政府結構中的官員們、教育界工作者們、社會商業機構的管理者與職員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孩子──經已喪失了創意與鑑賞的藝術文化創造性能力。

或許,從一個俱備國際視野的國際商業機構裡,審視其經營與推廣藝術文化發展的品牌策略上,實在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地方。

當國際性的商業機構──例如LVMH集團──早已明白到保存與傳承自身的歷史就是品牌最有價值的資源。而為了使品牌獲得永續發展的生命力,LV不間斷地委託藝術家創作藝術,借藝術品賦予自身產品時代的脈搏,提升品牌的文化與藝術價值。但仍不足夠,如今它更築起了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展覽空間,成為鼓勵、推廣與促進法國及國際當代藝術創作交流溝通的橋樑與平台。不但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時使消費者倍加產生文化身份的認同感、忠誠感與歸屬感。

回望此時此城,我們面臨的現況卻是:官僚制度的腐敗、官員的無能與缺乏國際視野的文化規劃;藝術教育的漠視與失敗;港人對於歷史、藝術、文化身份認同的失落;商業大財團的放縱、無節制的貪婪與日漸膨脹的慾望,吃掉了一座又一座對於本土歷史與文化身份極之有價值的建築物與家園──中區警署、皇后碼頭、囍帖街、菜園村、新界東北、深水埗⋯⋯再取替以一個又一個無異於時代廣場、置地廣場、朗豪坊、領匯商場的購物點──彷彿人們購物的商場還不足夠。

圖:林東鵬《玩物》局部
原文刊於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