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Author

文章刊於《文匯報》2007年10月14日副刊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10/14/OT0710140016.htm)

香港藝術博覽會

時值香港秋季拍賣會之時,中國當代藝術品破拍賣會紀錄的事屢有報道。此刻中國藝術和股票市場同樣火熱,正當香港投資者趨之若鶩,同時「香港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HKICAF)(註1)亦於華潤展覽中心舉行。到底香港當代藝術市場有潛力嗎?


手執HKICAF的場刊和宣傳,它號稱是「香港破天荒首個專注當代藝術的博覽會」,不禁想起香港已 十多年沒有藝術博覽會。案頭只有一本是1994年在會展舉行的「New Trends – Art Hong Kong 1994」(註2)厚厚場刊,內容包括了畫廊介紹、廣告和幾篇香港和中國當代藝術的介紹文章,算是學術與商業並重。反觀HKICAF的邀請卡,參展的近半數是非牟 利藝術機構,如水墨會、藝術地圖及八大香港視藝團體合辦的「十月當代」(註3),HKICAF顯然旨在推廣多於推銷當代藝術。它還請來中大藝術系參展,有報道視之為「突格」(註4),可惜展場有限,未能全面反映當代藝術的香 港畫廊市場。代理星級當代藝術品的畫廊只有兩三間,但亦因而有拍賣場中常見的當代作品壓場。不過現場有珠寶首飾展出,部分畫廊性格亦不強烈,模糊了藝術博 覽會的整體形象。


其實各地藝術博覽會漸漸繼國際雙年展成為下一輪新的文化旅遊產品,因而有著不同的變化和發展。如Art Basel、ARCO和Frieze有一大串座談會外還加上各類主題展如:公共雕塑、策展人邀請展、獲獎新進藝術家展覽等。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加上中國當代藝術在拍賣場上的瘋狂成績,內地城市自然成為下一輪博覽會集中地/主辦者的目標。今年首次舉行的上海ShContemporary(註5)以網羅各地國際級畫廊並引入策展文化為號召,由曾任Art Basel及法蘭克福書展的Lorenzo Rudolf和資深畫商Pierre Huberd策動,為博覽會帶來國際級當代藝術品,成功打造了一個國際性博覽會品牌,體現了上海這個國際城市的形象。北京的「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註6)則以量取勝,參加畫廊累積至過百。雖然因為內部爭執,現在一分為二,由原來(CIGE)加上「藝術北京」(Art Beijing) (註7),卻顯示市場潛力依然旺盛。反觀本地拍賣市場熱鬧,報章經濟版已時有討論或報道,理應讓本地投資者對藝術買賣/投資充滿憧憬,但 ShContemporary的總監早前受訪時卻認為「香港嗅不出當代藝術那股氣味」(註8),同時在2002年左右Art Basel的Samuel Keller來港考察卻無後話。話雖如此,「香港國際藝術展」(註9)已經事先張揚,於2008年5月舉行,相比HKICAF卻是百分百西人主理。假如香港明年也有兩個博覽會,這又反映了一個怎樣的香港藝術市場?


註1 : http://www.aaifair.com/fairs/icaf2007/icaf2007.htm
註2 : New Trends – Art Hong Kong 1994.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ne Art Expositions, 1994.
註3 : http://www.october-contemporary.org.hk/
註4 :「香港的10月當代」,香港信報,2007年9月24日,頁29。
註5 : http://www.shcontemporary.info/
註6 : http://www.cige-bj.com/
註7 : http://www.artbeijing.net/
註8 : 陳耀紅:「香港人必須加陪努大」,香港信報,2007年9月5日,頁37。
註9 : http://www.hongkongartfa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