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文化監察評施政報告文體政策:空泛、發水

香港文化監察對施政報告2013的回應

總體回應
2013年梁振英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是香港有史以來對文化藝術落墨最多的施政報告。從可有可無到不能劃缺地獨立成篇,特區政府逐漸認識到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值得嘉許。(比較歷年施政報告篇幅的圖表

然而,就「文化藝術和體育發展」一節而言,施政承諾空泛、「發水」成份頗高。而散落在其他章節與文化藝術相關的部份,則欠缺橫向連繫。總體而言,文化政策仍舊政出多門,缺乏研究基礎及推行力度。

具體回應
香港文化特色與優勢 (178-180)

施政報告強調中華文化承傳與中西文化匯粹,只是老調重彈,而迴避本土文化的重要性。「社會開放、資訊暢通」只是對現狀的肯定,我們期望政府能提出保障言論自由與創作空間的實質承諾與具體措施,包括創意共享的版權法、容許「藝術例外」的淫審條例,和保障城市公共空間免被私有化等。

資助政策 (181-182)
30億元的文化藝術公共開支,當中由康文署恆常開支已佔愈7成。去年六月,民政事務委員會已就「主要表演藝團資助機制」向立法會提交顧問報告,民間亦已提出具體回應。報告雖已正視文化生產空間短缺問題,但黃竹坑場地只是一次性措施,並且面積只有一萬尺。而油街的視藝藝術展覽及活動中心,則仍歸康文署管轄。是次施政報告提出「以人為本」,而文化發展應以民間主導為原則,但施政報告既未有回應報告書建議,更違反「民間主導」原則。

加強藝術行政人才培訓 (183)
政府應全面審視藝術及文化教育政策,尤其現時專上學院大量相關課程的質素及學額。據粗略估計,現時每年相關科目的學士畢業生已愈千人,由純藝術到創意產業、由核心創作到推廣消售中各環節中,專業人員需求各有不同。近日以古蹟活化計劃進駐香港開設分校的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在未經審批下自稱「大學」,更可能將收生不足。民政局、教育局、勞工及福利局以至藝術發展局,卻未有進行過相關的教育政策研究。

其他相關的政策
起動九龍東及活化工廈 (84、87)

起動九龍東將於今年中完成概念規劃,並以打造第二個商業中心,提供400萬平方米辦公室樓面為目的。但亦將把原全港最大工業區連根拔起,並影響當中愈3000隊樂隊band房的音樂基地。而自2009年推出的活化工廈政策,只促進地產霸權,適得其反地趕絕文化藝術生產空間。新政府似乎仍未聽取民間訴求,政策更將變本加厲。本關注組早前已去信立法會,說明對計劃立場。

文物保育 (89)

標準工時 (123)
外國已有研究顯示標準工時對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正面影響,繼落實最低工資後,我們期望現屆政府能儘快制定標準工時,保障尤其低下階層的文化權利。(見蕭昭杰:〈最高工時與創意產業〉2012.12.31《信報》「文化論政」專欄)

不同性傾向人士 (131)
保障少數乃促進多元文化的基石,然施政報告卻不計劃啟動諮詢及立法。我們為此感到失望。

建議
1. 重設文化委員會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7個委員會,梁振英正式上任前提出成立文化局,雖然最後因人選爭議被擱置,唯就文化政策方面,亦應考慮重設類似前「文化委員會」的高層次組織,以訂定總體政策方向。

2. 加強政策研究
政府雖希望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卻欠缺對由創作到展演、人才到空間資源等各個環節的全盤理解,我們希望政策在推出政策前,先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確保政策到位。

3. 貫徹民間主導
施政報告提出建立有利營商的環境,但在文化方面卻未能貫徹民間主導。政府應加強間接資助政策,例如稅務及差餉寬減,以讓民間自行開發更多支持文化藝術發展的資源,以利多元化及創作自由。

++++++++++++++++++++

於2012年10月成立,成員包括全職藝術家、學者、藝術行政人員、研究員等。成員於過去3年一直以不同組織名義(工廈藝術家關注組、文化聯席會議2.0)活躍於公民社會,關注香港文化發展。本組織著重建設性對話,向政府提出建立於民間共識的政策建議,以及針對政策背後的原則性考慮。

面書:http://www.facebook.com/hkculturemonitor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