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雅虎知識+答了一個問題,被發問者選為最佳答案。那條問題是:如何比較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兩詩的優劣。我答說:徐志摩詩比較渾然天成,而且處處緊扣中心主題,表達了一片離愁別緒,句句出自真摯的感情。反觀余光中詩就寫得造作,如「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永恆,剎那,剎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諾,這一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這隻手應該/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等等句子,便有些離題。全詩完全沒有交代到等者和被等者的感情關係,只是一些文化和意象的賣弄。寫不出真正的雨景,寫不出真正的雨景中的愛情詩。余光中擁有大量詩迷,曾為多間大學的教授和文學院院長,是現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著作繁多。批評家黃維樑就十分捧他,說他的作品放在任何文學史裡都可佔一蓆位。但我不認為這樣。詩最重要的,是直接或間接地透過詩的意象表達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我認為余光中是做不到的。他的詩大部份都矯情,甚或蒼白。
詩不貴在多寡,而重質素。如鄧阿藍一首《咀嚼》便勝余光中百首濫作。
歷史是最公正的,余光中現正步入暮年,一百年後,你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還在,還是余光中這一首矯情的《等你,在雨中》還在?我們最好交給聰明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