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陳昌敏:〈雜工論畫〉

〈雜工論畫〉      作者 陳昌敏

畫不是甚麼
只是一種符號

細胞為了自身的生存〈主要是覓食〉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危險〉,身體都不停地發出訊息或符號。

符號只能在生物界中才具「意義」,
「死物」是沒有「符號」的。

花開了,引來了蜜蜂採蜜。
這「花開了」便是符號,被蜜蜂「知道」了。

一頭貓對行為的認識
比任何一位行為主義者心理學家都要多

人類從「蠻荒世界」進入「文明社會」後
這種本能便漸漸退化了

但人類從勞動中發展了語言和文字
又透過語言和文字的應用
發展了「理性」

這是其他生物難以冀及的

反過來
這「理性」能從更高層次
識破「符號」的「意義」
「理性」同時也能更豐富了「符號」的意義

受過訓練的人
都可以透過畫
了解到畫家的智力和天生的氣質
思想和感情〈深刻還是膚淺〉

畫必打下細胞的烙印

初學寫生的人,往往被所畫之物所牽制,追求嚴謹的素描、氣氛和質感,這是十分膚淺的畫論。

單是形似是沒有「意義」的,印象派諸君已證明了這一點。

能夠盛載高深的智力和智慧的畫,才是好畫。
正如具有高深的智力和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況且,我們有攝影機。

道發於「自然」,畫也應當發於「自然」。

畫絕不是拼砌出來的。

初習畫者,應當做以下一個實驗:在不同的心情下,各畫一個圓圈。然後比較一下,這幾個圓圈有甚麼分別。

你會發覺,心情變了,線條也跟著起了變化。

線條的走向,應由「思想」來決定,而並非死板的素描來決定。

畫面的嚴謹呼應是由畫家的智力、感情和思維來構成的。它絕對是「天生」的,是「自然」的,而非生硬的堆砌。它彷彿在無意間形成。

王維說:「意在筆先」。就是這個道理。

畫任何物體都能給人一個「趣致」的感覺,
這人便是繪畫的天才。

凡天才都患有少年症、嬰兒症,
這不足為怪。

線條永遠高於色彩。

凡事都有例外,像克利和塞尚,真是很好的「油漆佬」。

畫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畫家本人。

畫只不過是畫家打出來的「電報」,而「電文」的全部內容,已無從「翻譯」。

我們不看畫,於我們實在沒有甚麼損失。

一幅梵谷的畫動輒以數千萬美元交易,這其實很荒謬。

梵谷這個人思想當然高超,但他的思想已隨著他自殺身亡,深埋黃泉地下了。

世人只拾到他思想的殼--他的畫,這是沒有甚麼「意義」的。或者說,他的畫可以潛移默化世人,這也是十分荒謬的事情。

畫家不是甚麼特別的人,他只是從勞動者〈基因〉進化而來。他有高尚的氣質和高超的智慧,而恰巧能透過繪畫表達出來。

我們應該向他請教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去看他的畫。

書法就是抽象的畫。

裸體寫生是不必要的。況且它不合乎道德。

感情衝動,毫無「理性」
這人不宜作畫

思想平庸,謹小慎微
這人的畫作必呆板無味

畫是給有遺傳基因特殊的人而設的。這只是起點。

畫家對世事的研究,跟哲學家和科學家毫無分別。

陰險狡詐,這人永遠不能成為「畫家」。

畫面永遠容不下一丁點虛假。

經過生活的煎熬,加上畫家超常的智商,畫面才顯得「成熟」和「深奧」。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畫」。才是有「意義」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