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誠品網頁
每次見到有報導說什麼「香港誠品百貨化」、「香港誠品沒文化」的時候,筆者我都會很好奇說出這些話的人到底有沒有真正去過一次台灣誠品?覺得誠品是純粹的文化事業真可比「東方主義」,因為同樣是奇怪而且刻板的既定印象,讓人啼笑皆非。
誠品(2926),是的,誠品是一家上市公司。不說上市公司會不會向股東負責賺取最大利潤了,來說一下誠品的經營模式,以下列舉筆者比較熟悉的台北市地區誠品店作為例子。
最多香港人熟悉的誠品應該是位於台北市東區精華地段的誠品信義店。作為誠品旗艦的信義店鄰近阪急百貨、新光三越等知名百貨。先持平說一句,誠品信義店書店的面積真的很大,要逛的話可以逛上一整天都沒問題,而且因為書店所佔的面積很大,所以跟一般店舖面積不大的獨立書店比起來,一些很冷門又或是小出版社的書誠品信義店都可以上架。還在唸書時,我有時候都會選擇逛誠品,因為不用跑好幾家書店就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書,還可以順道看雜誌、耳機、文具等雜物。
為什麼要特別指名「書店的面積」?那是因為誠品信義店其實不只是指二、三樓的書店區,誠品信義店是指統一國際大樓裡的1-6樓,一共六層樓。除了二、三樓是書店之外,其他樓層有賣吃的、有賣衣服、有賣家品、有賣文具,基本上就是一家百貨公司,只是百貨公司裡有兩層樓是書店。
那麼其他誠品店又如何?近一兩年才在站前地下街K區開設的誠品站前店,書店只佔地下街小小的一角,其他的部份都分租給其他商店,生活用品、電子產品、星巴克……基本上跟「文青」拉得上關係的東西都可以在站前店找得到。誠品峨眉店也是百貨公司,某一家筆者很喜歡的茶飲就在峨眉店裡。誠品敦南店,也就是唯一一間真正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裡面也有空間留給餐廳、酒窖、服飾等其他跟書無關的商店和商品。去年才開幕的松菸店因為佔地更大的緣故,可以預留空間給舞台、電影院、展覽等,但基本上還是不出百貨模式的經營。最誇張的是位於西門的誠品116和誠品武昌店,這兩個掛名誠品的商場都沒有任何書店的成份。
看到這裡,覺得香港誠品百貨化很有問題的人當然可以繼續堅持他們的看法,不過筆者想指出的是誠品在老家台灣就是「長這個樣子」的,請不要因為對誠品有奇怪而錯誤的想像而「苛責」香港誠品百貨公司化,因為誠品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文化事業,是以賺錢為目的的。
說回來,台灣的閱讀風氣和人文氣息絕對不是單靠一家連鎖書店就可以建立的,反而是因為有作為土壤的閱讀風氣和人文氣息才能讓連鎖書店成長,而且台灣的連鎖書店也不只有誠品一家,還有金石堂、墊腳石之類的。另外台灣還有許多各自各精彩的獨立書店和總會讓人不自覺買很多的網路書店及「邪惡」的貨到付款服務。
說到底,覺得香港的閱讀風氣可以憑一間大型書店帶動,這跟將閱讀風氣與書展掛勾有什麼分別?呼天搶地說什麼誠品沉淪,倒不如反思香港到底值不值得有更好的書店--不論是連鎖還是獨立書店--還有香港人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視書店,那麼愛書?
(補充一點,筆者在台灣留學五年,去年才畢業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