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逝去的純真](/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Whatever happened to our innocence
Could it be that nothing's gonna change
'Cause time has got a way of taking back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 had
Can you see the girl you used to be
The one I lost when I let go of you
Oh whatever happened to Mary Jane
-Mary Jane by The Click Five
最近在Facebook看到一篇文章,所寫的是成長。我們隨時間流逝,身體經歷不同大大小小的改變,有些人也許面目全非,但在生理層面上,你仍是你,這是毋容置疑的。可是心境思想呢?到底我們的心是否從一而終?
數星期前,跟朋友分享了彼此的童年照片,我從前跟現在相似的程度可說是驚世駭俗。但亦正因為外表毫無變化,感受亦更深刻,你也可以試一試這個小實驗。你要做的很簡單,拿出一張童年照,凝望那張熟悉的臉孔,盡你最大的能力去猜想當時的你在想些甚麼。很快你就會發現你甚麼也記不起,而重點問題也開始浮現—沒有了同樣的價值觀念,那個你到底算不算是你?如果靈魂存在,照片中的靈魂到底是否屬你?
那個看不透的年代讀不懂的心境離我們都很遠了,現在的我們是捱過了多少的磨練才煉成的也無可稽考。不過,也因為照片中的我跟現在一_樣,我確定了我憤青的氣質是自幼生成的,只是年月將其深化。
然後我開始緬懷從前的單純,開始發現無意得來的世故。在社會這一潭混沌裡打滾過後,面對很多事都看開了看淡了,可說是一種「係咁架啦,好出奇呀?」的黯然。聽說人之所以認為年少時時間過得相對的慢是因為少時充斥着無數新的體驗,而人越大新鮮感卻越發少,隨之而來就是世故和淡漠,生活變成日復日的操作。漸漸再沒有聽不懂的成人幽默,再沒有不能入場的電影,不論願意與否,我們都變成了成年人,揹上了的是不能不顧全的大局,不能不考慮的現實。關於人生,我們的決定摻雜了許多不單純的思量,總有種現實的苦澀。赤子之心輕於鴻毛,過活重如泰山。佇於兩難的天秤上,純真輸得徹底,夢想一敗塗地。
可幸的是,我憤世,我不甘心,我不接受現實,我堅拒袋住先。因為對生活的沉悶不滿,便自找麻煩去做千百樣新鮮事,不願讓自己對人生失去渴望。因為瞧不起勞碌一生只為蝸居,便為夢想注入更多的重量,叫自己隨心而行。夢想不能當飯食,但我也餓不死。而且,有了自己的閲歷,對各種事情都好像有了一定的取向,終於不再懵懂,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談不上思想家,但至少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盲目,不會勉強迎合別人。我想做,何用你多管閒事。但求不斷打倒世俗,建立自我,不斷打倒自我,成就更多。純真的逝去帶來了另一種真誠的覺醒,追求真我的醒悟。或者照片裡的是我們的原型,被我們打倒的過往。沒有了純真,不代表也摒棄了熱誠。
有時我懷念從前的無慮,有時我更期待下一個我。
Photo Cred: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