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二十五日下午,香港史無前例最多元化的藝術節--[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第六屆世界會議(以下簡稱IDEA)--於香港藝術發展局辦公室舉行了簡報會,由張秉權、莫昭如、舒志義、蔡錫昌、吳家禧等介紹IDEA的內容及對香港的重要性。IDEA史無前例,在於其節目的種類,在於其題材的選取,在於其表演形式,更在於它展示出來藝術與教育的關係。會上講員指出,IDEA是香港的戲劇及教育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在這個教改的洪流下,IDEA能使我們對戲劇與教育的關係作出新的反思。
史無前例最多元化的藝術節
IDEA不止是眾多表演的集結,當中還有超過四百項學術項目會首次在港發表,形式由主題演講至匙孔表演不等。在藝術節中,三十多個的表演團體分別來自二十四個不同地區,包括柬埔寨、秘魯、墨西哥、菲律賓、以色列等,這些名字都是鮮見於香港劇壇的。但是,最令筆者稱奇的,不是IDEA有這麼多不同的團體,而是他們要發出的訊息。秘魯要訴說當地失蹤人口的事,勇於把歷史重新放進新生代的心坎;來自美國的團體要上演一齣探討美國女兵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回來的民族戲劇,讓我們了解美國在撇去布殊和蓋茨後的另一面。這般的藝術節,不止能令我們大開眼界,看見不同的人在眼前演出,還能使我們用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些我們很熟悉或不熟悉的國家,理解背後的人性。所以,IDEA「最多元化」不止在於其廣度,還在於其深度。
IDEA的由來
IDEA是一個國際組織,會員包括超過九十個國家的代表組織,致力促進戲劇教育發展、研究及合作。IDEA每三年於世界不同地方舉辦大會,今年已是第六屆的IDEA由香港成功申辦。若你這次錯過了,那恐怕你最少要多等二十年IDEA才會重來亞洲。因為IDEA是一個巡迴於七大洲的世界會議,每一屆都會到不同的洲舉行。這一回它來到亞洲,而香港又有幸成為舉辦城市,是非常難得的。
這次在香港舉行的IDEA由TEFO舉辦。TEFO即為香港教育劇場論壇(Hong Kong drama/ Theatre and Education Forum),於2002成立,目的是要作為所有關注及/或參與教育人士的橋樑,共同為本地教育及文化的發展而努力。過去數年來,他們積極聯絡教師、家長、社工及劇場工作者,又舉辦很多活動如沙龍及研究會等。故此,當他們得悉IDEA要來到亞洲舉行,正詢問有那些城市有意申辦時,他們便第一個舉手報名──即使那時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基金來源或支持,亦不知將來能否申請到得到任何資助。
那麼,為什麼TEFO對於IDEA這麼熱切呢?IDEA對香港有何重要性?為何非申辦不可?又或簡單來說,有什麼是IDEA有,而香港是沒有的呢?
戲劇與教育的關係
會上,TEFO節目委員會主席蔡錫昌特別指出,IDEA(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有別於香港過往發展的DIE (Drama in Education),因為前者用AND(及)來連接劇場與教育二詞,所描述的關係是對等的、平起平坐的。這種描述與香港的現況不甚相同。
照目前香港的情況來說,戲劇多用作為教育的手段,也即是DIE所表述的。具體來說,大家現在看到很多學校與劇團舉辦的「薈藝計劃」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據香港藝術發展局所述,薈藝計劃「將藝術變成學習的工具,令教與學變得更有趣和有創意」。令學生重拾學習的本意及興趣,無疑是不錯的一步。在這個殺校聲四起的年代,學校當然亦樂於引入這些能「加分」的項目。於是,戲劇教育便因應著教育市場的趨勢,一直朝著這個「薈藝」的方向發展,不同的劇團爭相推出這種服務計劃。但是,根據以上說法,戲劇卻變成了一種達成教育目的的工具了。難道這就是藝術與教育的唯一可能性嗎?難道戲劇自身沒有教育性,不能達到教育的作用?
會上,蔡鍚昌強調,IDEA對教育的定義是廣義的,教育不應只限於學校內發生。故此,戲劇與教育的關係,非到不同學校巡迴,而是戲劇本身就可帶有教育性。IDEA就是要在學校以外提供有教育性的戲劇予教師、家長及學生欣賞,讓大家從非主流的題材中作出思考。IDEA要做到的,就是把教育過程與戲劇過程連結。DIE絕不是IDEA的原意。另外,蔡錫昌亦指出,由於香港受殖民統治的影響,一直以來談香港的戲少,有話題性的更少。IDEA要做到的,就是打破這個局面,要引發參與者作出真正的思考。如果你不滿足於薈藝教育,不滿足於現今本港劇壇總是搔不到癢處的演出的話,相信IDEA絕對會是一個選擇。
IDEA2007會議從7月16日舉行至7月22日,會議前後會有一系列的國際戲劇大師工作坊,詳情可參閱http://www.idea200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