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章是寫給藝術家的,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略過)
之前談過當代藝術的問題(參看 我看當代藝術的問題 一文),現代 人造製成品太多,而很多樂於用這些"現成物"去創作的藝術家往往只限於物件帶給自己的視覺刺激,加上很多 artists 整天在想著造藝術品,出現"過度聯想"(over-imagination,有空將出文章再談)的情況,完全脫離觀者的認知,結果產生大量垃圾,為已經病得很厲害的地球先生帶來壓力。
我找到一些"方法"來捉摸現成物的"基本性格"(是的,所有的東西都有它/他/她/祂自己的性格),看看在造作品時用不用得著:
- 將很多同一種的物件放在一起。
- 將物件想像變得很大或很小,並置身其中。
- 將物件裡外倒過來看。
- 聽聽它的聲音。
- 放物件在水中(人體內 75% 是水,人天生對水有奇特的感覺)。
- 拆散物件。
- 把物件染色。
- 把物件放在一個不應出現的地方。
我不知道在藝術的正規課程之中這些都是不是只屬常識,如果是的話,做當代的就要多多磨練了~~絕大部份我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東西,他們都只有幾十年的歷史,甚至更短,要了解它們可要下一點功夫才行。
上面提供的只是方法,不是目的,沒有內容的作品會出現視覺爛 gag (請看 視覺爛 gag 與藝術之間)的情況。
當然你可以說物件的性格是人給予的,沒錯啊!每人對同一件物件的感覺及認知都會有點不一樣,但共通的地方應比不一樣的多得多,也就是說,所有東西都有它的"基本性格"的,好好拿握"基本性格"可以較容易把感情注入作品,造出來的也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