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戰場上的反應——War

戰場上的反應——War

Sebastian Junger
First International Mass Market edition, February 2011, Hachette

一宗警察被揮拳襲擊案件會成為各大報章頭條,實屬意料之外。究其原因,畢竟與事件被攝錄機拍下而有完整影片有關。網民對此的反應是嘲笑而非指責犯人,當然顯示了警隊於雨傘運動後極其負面的形象。只是,撇除對警察的偏見,為什麼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警員會被連揮九拳而毫無還擊之力是值得探討的,這究竟是代表現今香港警員所受的訓練不足或是不適合,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據報導,該警員指在第一拳擊中頭部後已感到暈眩,故無法對接踵而來的怒拳作出半點反應。所以,整個情況的發展其實在警員拍打該南亞裔男子後一秒便已決定,而這一秒事實上並不足以讓人思考並分析當時的狀況。以香港的良好治安紀錄,可以想像警員接近時並沒有任何戒心,而足以讓他反應過來並作出自衛的就只剩下直覺以及反射神經。

在心理學上有不少對直覺的研究,作為科普書籍最著名的該是Malcolm Gladwell的Blink 以及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所謂的直覺很大程度取決於當時的環境狀況以及當事人本人的自身經驗及經歷,之所以間中會聽見消防員根據突然出現的直覺而避過將會發生的爆炸,有很大可能是因為經過多年親歷火場的經歷,該消防員會從現場的環境察覺到一些微妙的徵兆,卻帶來了一點點的違和感,即使可能當事人也不一定能明白當中的連繫,甚至不能清晰說出到底上述的違和感從何而來。

那麼,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最能訓練出快捷敏銳的直覺以應付攻擊?答案是現代的戰場。如War的作者 Sebastian Junger所述,對於深入阿富汗山區的美軍來說,每一次戰鬥的發生都是突如其來的,這一秒可能還在享受早餐的咖啡,下一秒卻已變成槍林彈雨的處境。和古時敵我雙方先大軍列陣,再用響徹天際的戰鼓激勵士兵奮勇殺敵的情況不同,正面衝突已不再在現代戰爭的選擇之列,出人意表的閃電戰效果往往是最大的。在這種情況下,軍人需要保持對週邊環境的高度警覺性,特別是被遊擊戰所主導的阿富汗戰區,無時無刻都有機會遇到戰鬥,零點二秒的反應時間可能已經是生與死的分野,結果就造就了不再需要思考時間的戰鬥直覺,瞬間已可判斷如何應對敵人的襲擊。

而在這樣的戰場上,懦夫的定義需要被改寫。如第一章開首引言——懦弱並不代表恐懼,懦弱是一種行為,一種不對他人負責的行為1。每一個前線的軍人都曾與死亡擦身而過,昨天還在一起嬉笑怒罵的同袍,明天已不復再見。在這樣的戰場上對死亡有所恐懼是必然的,只是如何控制這種恐懼,以及更重要的如果避免因各種各樣的不同恐懼而累及所屬小隊,才是軍人必備的素質,而即使是隨隊記者也不例外。作者認識的另一位記者就曾在隨隊於山區執行任務期間不慎弄斷腳踝,卻因身處敵方區域不得不連夜繼續徒步前進,而只能用普通的口服止痛藥隔靴搔癢,個人痛苦在整個隊伍的存活問題上並不存在任何價值。

美國近年發生為數不少警方對有色人種的槍擊案,這當然不能擺脫與社會上依舊存在對黑人歧視的關係。歧視當然根深蒂固,但如果能仔細思考,即使是使用槍械,也應該能避免將疑犯擊斃而能制止對方的所有攻擊行為。只有從一開始就相信疑犯具有可致命的攻擊性,以及使用槍械已變成反射動作,錯殺平民之事才會屢屢發生。而這,是否代表了戰場裏發展出來的意識已逐漸滲透美國本土?若然真的如此,可說是在另一層面上,實現了阿爾蓋達發動九一一襲擊的本來目的。

Note:
1. By cowardice I do not mean fear. Cowardice … is a label we reserve for something a man does, What passes through his mind is his own affair – Lord Moran, The Anatomy of Courage, Book 1 Fear, War, Sebastian Junger

延伸閱讀:
另一場失敗的戰爭——
The Vietnam War, Mark Atwood Lawrence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