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憂鬱的漣漪

憂鬱的漣漪

文:馮程程

原來有這麼一份書單,一份媲美論文參考書目的Bibliography,寫了在彼得小話獨腳戲《Melencolia》背後。書單*範圍從中世紀版畫到德國文學,由宗教至香港本土歷史......。的確,一個作品的份量,一個創作者的厚度,首先來自於大量閱讀,還有對不同藝術媒介的開放接收和對照,再來消化與提煉題材和內容。彼得是那麼全面的一個藝術家,既是音樂家,表演者,也是對視覺和空間有強烈觸角的插畫家,有趣的是,接近二十年來,他只在一個表演形式中不斷挖掘,始終如一地享受著一個人在台上的表演世界。一方面他涉獵龐雜,另一方面又專注深化單一形式,追求形式的完美。這樣的創作路(不能不說是一份堅持),如今把彼得帶到了一個更自由,更靈活的階段。《Melencolia》就是這階段的最好說明。

曾幾何時,彼得說自己的獨腳戲是「演講」(lecture)。可以想像,即使他利用精緻的服裝和裝置來扮演不同人物,深刻的音樂來馴服你的耳朵,還有當時算破格的錄像媒介來整合演出,始終,一段段排山倒海的講章還是令人覺得兜口兜面得有點過份:《紅櫈子》(1995)、《優雅與四騎士》(1996)、《Loop》(1997)、《Identity Parade》(1998),在這四部九七前後的作品中,彼得發表了對於猶太人大屠殺、量子力學、相對論、人工智能、死亡哲學等的看法。可惜當時「重口味」這三個字還未面世,而當我翻開自己97年為彼得所寫的一篇訪問報道,赫然發現開首一句已直接反問:「有想像過彼得小話的舞台,會是甜的嗎?」

造出沉重的作品,是因為藝術家在人類,在生命,在歷史中所看到的,有令人困惑不解,也有令人保有希望的事情。藝術家如何利用想像、理性、技藝,衝破那份懊惱不安,以創造力好好守著信念和愛,應該就是我們永恆的挑戰,也是創作的動力。這亦見於《Melencolia》的構成核心──文藝復興時期德國杜勒(Albrecht Dürer)的版畫和德國現代作家瑟巴爾特(W.G. Sebald)的書寫。直譯為「憂鬱」的戲名,對我來說就是向藝術創作狀態的一個投射。

事實是,戲名來自杜勒一幅版畫《Melencolia I》:畫面像是一個停滯的狀態,一種昏沉的氣氛;大天使屈曲身體托著臉頰目無表情,雙眼卻發出亮光。以當時的思想學說來理解,大天使象徵憂鬱的雙重性--憂鬱具有思考、覺知和創造力,卻同時沮喪困頓。連同杜勒另外兩幅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The Knight, Death, and the Devil、《聖傑諾米在房間裡》St. Jerome in his Study;與《Melencolia I》同被視為探討中世紀對神學、知性、道德義務的思考),這些構圖複雜,充斥著物件符號的版畫,在彼得小話的舞台上被重新鋪展與剪接:天使、骷髏、沙漏、騎士、書本、獅子、書寫、沉思……成為了《Melencolia I》的重要意象。

從中世紀致力尋求藝術與科學的創造力,打開通往宇宙真理之門的黃金年代,鏡頭慢慢溶入二十世紀人類歷史的黑暗歲月。彼得化身德國文豪瑟巴爾特,通過他的視點來回古今,也在他的文學作品中穿梭。瑟巴爾特成長於二戰時期,那個被炸至體無完膚的悲情城市紐倫堡,就是作家渡過餘生和落葬的地方。他的名作《土星環》,裡面的土星,在杜勒時代就是那象徵憂鬱的行星薩圖恩。他寫族群流動、異鄉人的命運、二次大戰的歷史創傷,記憶的殘影;文體既像杜撰小說,又像自傳式回憶錄;有時候似遊記,有時候更似圖輯散文。他最喜歡把圖像穿插在文字當中,讓兩種文本互相構成,圖像的某種紀錄性,又跟他所寫的事情交織出一種更模糊的真實界。

《Melencolia I》的結構和節奏跟瑟巴爾特這種敘事風格是相似的,甚至讓我回味著彼得是否以形式向瑟巴爾特致敬。杜勒和瑟巴爾特的時代,他們的藝術和思想,穿插在不同形式的影像之中--版畫、宗教畫、歷史圖片、家庭照,還有舞台上敘事者、自彈自唱的演奏者和戲劇人物的身影重疊。這次,彼得把舞台空間俐落地分割成幾個內外版塊,自己則跳出跳入,來回說唱著交錯的主題和段落,卻沒有令人迷失在故事的森林中,反而以豐富的視覺空間製造了多重的記憶時空--一種空間式的思維。中段他講及自己的童年和親述母親珍藏的家庭照一段,特別令人動容。

看《Melencolia》**,感覺像閱讀一本由彼得小話所寫的書,是他遊歷過古今歷史、藝術、思潮之後的結晶;就像寺山修司《幻想圖書館》或谷川渥《幻想的地誌學》一樣,一個延綿無盡的感知圖書館通過作者的閱讀如是建成。在這部書的舞台上,有一個孤獨身影凝視著,處在藝術與思考之美和人類文明破壞史之間那陣陣憂鬱的漣漪。

*彼得小話網站 petersuart.com
**《Melencolia》首演版本;2013年1月於英國威爾斯卡迪夫Chapter Arts Centre

《Melencolia》; 2013年7月12及13日 8pm;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