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近年商場流行舉辦藝術展覽,既打造商場品牌,又吸引大量市民參觀及消費,不難把擁有12年歷史官方籌劃的「香港文化中心藝墟計劃」比下去。藝墟將在7月底停辦,將改由非牟利機構管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由主辦方變為中介者。若非有藝墟檔販不滿決定成立捍衛大聯盟,甚至企圖跳樓,相信康文署當年欲把文化中心打造為「文化藝術薈萃之地」的鴻圖大計將無聲無息地結束。文化評論人估計,可能是西九文化區舉辦的藝術活動吸引大量人流,令署方受壓有關。
藝墟原有租戶投訴,往年康文署五月初就會通知續租安排,但「今年就一直無通知」。他們一直追問,6月中才收到通知要改變營運模式。而信中只提及未來會交由有興趣的機構管理,完全沒有提及具體細節,資料欠奉。到名為「伙伴創意巿集」的新計劃正式拍板,租戶才知道模式轉為由志願機構負責遴選,於本年9月15日至明年1月19日期間10個星期日經營攤位。已在名單之列的機構包括保良局及香港小童群益會。正在洽商的團體還有香港青年協會、香港心理衛生會、伙炭等。
文化中心藝墟畫家藝術家大聯盟(大聯盟)徐裕敏不滿新模式大幅擺檔時間,畫家攤檔由以前每日開檔變成星期日才准開檔,一個月只有4日;手工藝檔更是一個月只有兩日,「好難維生」。平日也有不少遊客經過文化中心,何以不准擺檔呢?他引述政府的答覆,竟然是「非牟利機構人力和財力都不足以好似往常咁經營」。
媒體引述康文署港九文化事務總經理馮惠芬表示,「藝墟的文化藝術水平遭批評,部分檔戶非售賣自製手工藝」,所以欲借有經驗的團體提高水平。徐裕敏反駁,檔主在申請時已有親自製作的示範。若真有售賣購入的手工藝,不是署方遴選時出錯,就是管理不善。「我們要經過兩輪測試先可以申請檔位,康文署每年都有評審協會睇我們的作品,它說我們藝術水平不高,根本係自打嘴巴」。
文化評論人小西認為,近年西九文化區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十分活躍,舉辦很多展覽和文藝活動,成功引起公眾關注,似乎把康文署的藝術活動比下去,「無疑是一種壓力」。既然其他機構舉辦的創意巿集均大受歡迎,署方想藉改變吸引更多人流。再者,新管理模式下,康文署只是中介身分,較為方便。他亦同意,署方的過渡期處理得差,「對檔主造成很大影響」。
檔主大聯盟在過去的星期日以罷巿抗議,表達訴求,經媒體報導後,康文署才答應跟租戶對話,並推出「優化方案」。8個藝術服務攤位續約半年,23個手工藝攤位則續約至9月15日。「半年之後點呢」,徐裕敏則不以為然,批評署方毫無誠意。他深信「藝術無高低之分」,香港管弦樂團、芭蕾舞團都獲得政府資助。「畫家同手工藝家有交租,憑自己能力維生,但就連小小既生存空間都被扼殺,難道就是為管理方便就可以放棄我們」?
逢星期日到文化中心擺檔租戶知道快要失業,另覓地方十分困難,都感到前路茫茫,大嘆無奈:「唔知呀,不如轉行做苦力啦」!全職製作陶笛的Jim分享,「藝墟」的工作是其終身職業,一星期一日既收入就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實在不知如何發展藝術」?他表示或會轉用網上平台售賣工藝品。
左:製作陶笛的攤檔吸引小孩子駐足觀看。右:大聯盟成員李光興於閒日擺地攤佔領文化中心,以行動爭取繼續租用文化中心攤檔,極力抗爭。
編輯:方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