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水中央的大仙打醮

黃大仙就聽得多,朱大仙還是第一次聽。據網上資料顯示, 朱大仙是港澳地區的的海神。就己丑年三月初五至初八(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香港仔避風塘舉行的朱大仙打醮(水上人稱之為”大仙大醮”)所見, 朱大仙更是港澳漁民繼天后以外,另一個重要神衹。

從澳門到香港,也是制度的原故
今次的打醮活動主要以3艘在香港登記的船作為活動場地: 靠近海中心的是主場,放置著主祭壇和大士,並且是施食和燒金銀衣紙的場地;中間的是上船位置和通道,也是他們吃飯的地方,最近岸邊的則是煮食場地。

我們選擇了在最後一天來到,聽說這天是最後一晚,也是主要儀式舉行的一夜。儘管幾艘船也是香港船隻,但正式來說,這組儀式九十多年來一直在澳門近中國一邊的海灣舉行,今年是首年移至香港仔舉行(注意:今次的打醮跟以往在農曆約五月時“本地”或延身閱讀第2點的朱大仙打醮是不同的打醮活動)。

之所以由澳門搬到香港舉行,聽船上的漁民說是因為今年澳門改了制度,必定要有當地的漁民証才可駛船到澳門;相反,澳門漁民來香港則沒有限制,為方面兩地的漁民,於是便由澳門請朱大仙過來舉行打醮活動。而以往在澳門時,都有兩岸(不是中國和台灣!!)的漁民參與。

制度,本來原意是令事情變得有程序、有秩序。但為何由陸上到海上,由香港到澳門,民間宗教都總是受到所謂的制度而被迫改動和收縮?究竟是制度令事情有序?還是制度在打破原有的秩序?

澳門人、香港人? 水上人、海上人?
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問題?是從得到身份證那天開始嗎?對漁民來說,生活就在水上,與其說在那裏出生,不如說在那個海域生活。甚至乎,在海上生活,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是那裏的人。筆者有時也會掉進身份的陷阱,因著地方或生活模式分所謂的香港人澳門人,或水上人岸上人,但其實除了身份證外,我們有必要去這樣劃分嗎?

在船上遇到一位大嬸,她在澳門出生,但拿的是香港身份證。她說起來有點弔詭,當年的漁民,即使是在大陸和澳門出世的,都希望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證(大概是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吧!有待考查),但漁民要拿到香港身份證並不容易。大嬸說,當年她的媽媽和其他漁民朋友共有十幾個小朋友,一直沒拿到身份證,後來在大嶼山遇到一位女士(大嬸說這位女士衣著奇特,稱她做“傻婆”...),她說可以替這班小朋友拿到身份證,之後她一簽字,這批漁民的孩子便拿到香港身份證。

在船上的,還有不少從澳門過來的漁民,也有以前從大陸到來的漁民,當然少不了交了牌的、上了陸上生活的漁民。雖然他們部份已不再在水上生活,但家中仍供奉著朱大仙。一般來說,每一戶都有一尊大仙神像,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都以透明玻璃盒封著,盒邊會有金色的木雕飾。

這些雕像和盒子都新簇簇的,並不是每一年都會換一尊,而是他們都會拿去找師父塗油,到每年大醮的日子便從家裏請到這裏,在盒頂貼上自己的名字辨識(以男性為主),並附上供奉的劍蘭、菊花等,祈福後再帶回家,祈求來年保護家人。供奉朱大仙並不限於漁民,還包括到了陸上生活的漁民或漁民後代。

其他儀式
儀式主要以佛教形式進行。筆者晚上才到達,主船的船尾和旁邊掛著一個約2平方米的化寶籠在化寶,旁邊為免生意外,在場的漁民一直在旁邊射水降温。另外,漁民還在船旁邊將一桶桶的食物抛落海(施食),當中包括用水浸著的白菜、芽菜、豆腐、冬瓜、耶菜,也有煮過的生米,一桶一種食物,少說也有四五十桶,聽一位漁民說這些食物多得要準備5天。

約九時許開始化大士儀式。就在這時,遠方聽到警號,接著是水警,然後是消防員到場噴水,聽說是有人投訴以為火警。後來消防員上船了解,還好雙方都互相體諒,且漁民亦已事先通知海事處,事件很快便平息了。

船上空間雖小,但儀式一點也不馬虎,除唸經外,主持也穿上佛祖衣飾,在前面放有各種福物。另用米在枱上砌上“東南西北”,相信跟漁民在海上謀生有關連。其後再在主船上神壇前走圏唸經,並為各漁戶的大仙像和祭品祈福。

祈福後,漁民夾份把紅白藍膠布打開,並把祈福後的祭品撕碎,當中包括腐竹,瓜子、麫根、髮菜、粉絲、紅棘、合鉗、雪耳、木耳、冬菜、白果、飽點、白糖糕、冬菇、麫條和生根,然後分成約180份(聽說有份捐款的有180份), 每一份可獲分一份齋菜,菜葉和米,用紅色膠袋一起載著,在加上一道符(貌似一面旗)。

到了十一時許,漁民開始開餐,是晚餐還是宵夜,也不曉得了。只知道他們在一時至兩時吃飯,到五時多也吃,到十一時再吃,相信這是漁民的生活習慣之一,因為遠看到其他也在十一時多開始吃飯。又或許筆者又錯誤地用平日“早餐、午餐、晚餐”的概念來看他們的用膳模式...

十二時左右,開始“揼聖杯”的儀式(即一般稱之為擲聖杯)。做法是在神壇的地上每一個船戶派代表擲聖杯,視乎你要擲多少次才擲到6次一開一合,最多次數的兩位便可把神壇中的兩件祭品般回家,據說可在來年帶來好運。

後記
今次到船上來也有不少“街外人”,如果考慮漁民都以船為家,那其實我們這些陌生人是“闖進”人家的家裏。就如筆者友人說:“這是最開放的一次的民間宗教,因為他們是把自己的家開放給其他人。開放不開放,似乎在大家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意義, 但觀乎現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在海上、在岸上、在香港、在澳門,我們對民間宗教是開放還是不開放?




鳴謝
- 陳生告知這次打醮
- 阿安提供本文照片

延伸閱讀:
1. 關於朱大仙在澳門的一些資料: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45202
2.朱大仙 作者: 陳天權 (轉載自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7/11/XY-931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