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嚴肅活潑,舉重若輕——談《文學放得開》2018

嚴肅活潑,舉重若輕——談《文學放得開》2018

小眾巿場逐漸壯大,知識追求在此尤為顯眼。月前,由港大民意調查計劃進行的第二階段「電視節目欣賞指數2018」報告,各電視台80個非新聞財經報導節目中,《五夜講場.歷史係咁話》赫然高據第四位,如果不是適逢世界盃,就入三甲了。而在認知率低於5%的「非新聞財經報導節目」中,第一位就是《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第二位乃是筆者有份主持的《五夜講場.文學放得開》,顯示出在相對小眾的觀眾眼中頗具價值——知識性節目竟然可以壓倒《挑戰1997》、《嚮導玩》、《搵錢男女》等看來遠具娛樂性的電視節目,作為讀書人,有驚喜興奮。

五夜講場節目中,目測網絡擁躉最多的,是《哲學有偈傾》,在普及知識上應是最為重要;《歷史係咁話》固定班底默默耕耘,主持曾卓然連網絡推廣都不多做,卻原來成績最亮麗;今年新增的《學人講經濟》和《真係好科學》,前者經常大膽切入公共話題,嘉賓針鋒相對,勇猛刺激;後者則極能傳達科學的趣味之深奧,朱凱廸與我談起暗物質、暗能量時會心而笑,文藝青年看到許如藝教授深情介紹「Mona Aeroplane」,都覺萌到不行。以下主要集中談談《文學放得開》,希望分享筆者所見與節目想法,進一步推動這類節目的製作,香港的文化領域將有更多選擇。

輕鬆談論大題目

港台節目監製羅志華當初找我埋班時,開宗明義提兩點:一,《文學放得開》,不是訪談節目(如「今日VIP」式主持問嘉賓答),而是「talk show」,講求互動;二,要引入新一代文化人。這種開放求新的視野,不可多得。於是我亦力求節目如何可以舉重若輕,把資料消化成為故事閒閒道來,提供入門基礎,同時必須以文學的角度切入,闡述文學意見(不避個人化),尤其性別與文化研究的角度常以玩笑或作激烈狀的方式表達,以與傳統觀點作出碰撞。在網上做意見調查,果然大部分觀眾讚賞節目輕鬆幽默;少數意見嫌太吵、玩太瘋了,我們亦會追求更好的平衡。

第二季時為追求進步,有意要往更大眾一點的方向推廣,在題目、嘉賓人腳都有著力。比如今季增加古典題材,《紅樓夢》、《西遊記》、李商隱、李後主,都明顯引來良好效應,中國古典文學在香港始終是較大眾的。我們亦素知經典作品可以吸引文學受眾,「這就是《1984》」就在大數據時代重提《1984》的重要性,請來的是愛讀《1984》的傳媒人吳志森、戚振宇,節目在YouTube上點擊率一直累積。

其實今季節目製作流程改變,要追上時勢的難度是增加了;但香港事多,我心不死,一意還是要趕。「文學禁不住」請來作家及學者,由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事件,檢視淫審制度及漏洞,指出現時要著力的應是送檢制度,並補充文學對性書寫的看法與角度。「書展你想點」一集有文學人、書業、藝評人的批評,非常急趕地做出來,完成後痛快淋漓、亦引來許多觀眾認同。粵語是本年度熱話,「粵難愈愛」一集得到Ben Sir歐陽偉豪加持,竟開出「句末助語救港女」的新招。餘者如「範文會戰勝歸來」是為中學教育界所設。而今年年中有重要香港作家逝世,正是認識香港文化的好時機,於是又由林燕妮引入「港式才女」的討論,「紀念劉以鬯」亦談香港文化副刊的編輯意志。

冒險與挑戰

《文學放得開》的其中一個特色是著重推廣性別角度的反思,有兩集節目是全女班,可能非常顯眼(或問,為何全男班就理所當然呢?)。性別角度有時易相持不下,所以常以玩笑打趣的方式表達。女生佔上風據說是我們節目特色,當非主流習慣,如果要打安全牌,就不這樣做了。然而歸根究柢,父權結構是深入到人類社會與文化的每一細小角落,要修正這種不公平的傾側,是需要全方位的自我警惕與反省。我曾笑向台灣知名文化人詹宏志先生說,我們節目裡,女生多潑辣難馴(查映嵐除外)、喜談欲望、爭辯大笑,男生如米哈出身好樣貌好是博士,反而被「欺負」。詹宏志先生逕道:「這就是正義。」識者知之。

數起來,今季的《文學放得開》,應該是《五夜講場》中嘗試了最多新主持和新嘉賓的。我實在希望找到更多願意在電視上談文學的作家和學者,還有其他範疇的創作人。學者黃國鉅、學者張歷君、作家張婉雯、學者楊慧儀等,都引來很多讚賞。就經驗來看,嘉賓們願意上節目,一是因為有很想分享的題目,二是因為節目運作順暢,不把壓力全放在他們身上,他們覺得輕鬆好玩。

原有班底中,廖偉棠離港了仍然心繫節目,粉絲應多要求他回來;查映嵐的粉絲很多,有淑女風範,事前多作準備;洪曉嫻每次出現都打醒十二分精神,歡樂吉也是很有條理的;米哈何建宗作為新面孔引來最多注意和讚賞,我一直鼓動他放膽表現。博學宅男陸渺離巢後,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陳煒舜在古典文學知識上表現突出,迅速引來大量粉絲——《文學放得開》原來確立了「多國語言最sexy」的標準,有人說他反覆loop了煒舜的俄語歌十次……另外常上來的藝術家黃嘉瀛、詩人黃鈺螢都是又漂亮又有point,難得之至。在電視上談知識,原以專家身份的年長男性易佔優勢,年輕女性要付出額外的努力——黃鈺螢常不惜扮演迷妹,有人因此不大信服,我只好說這迷妹其實都是個博士……要培養新人,是需要膽識與支持。

看觀眾調查結果,最為感動的是對於節目主題的建議,比如建議多談香港文學、多讀詩、多談外國文學、昆德拉、木心、佩索亞、卡夫卡、愛倫坡、克蘇魯神話……好感動,文學的受眾如此多元。要滿足他們,也必然是個挑戰。(當然在我,就希望每集都有梁文道、董啟章……)

邁向大眾,及未知之境

節目做得較大眾化,自然引來不同聲音;在「文學哲學恩怨情仇」一集中,我事先和哲學組的李康廷、關灝泉打了招呼,「要有火」,製造節目效果,結果真的有觀眾以為我們有仇,很可愛。其實我們之後friend咗,如果再有下一季會再和哲學組格劍。就觀眾調查,「文學X哲學」是最受歡迎的題目,我都難以置信;今季「熱愛尼采」一集,嘉賓黃國鉅教授表示滿意,節目中有文化研究學者張歷君教授、藝術家黃嘉瀛、音樂人千邦,乃為展示不同角度切入引介尼采,節目流程是參考介紹尼采入門書之章節結構。然而之後有觀眾表示不滿足——節目長期觀眾,My Little Airport的林阿p向我說,他是上網看YouTube的,希望能像上課般一下子了解尼采的核心思想,多於了解尼采與時代之背景;這種觀眾要求,就和家裡看電視消閒的觀眾不同。汲取意見,我在後來的「超現實主義」一集中每節都提一次超現實主義的核心概念:夢與潛意識,聯想與自動主義(automaticism),反理性與日常規訓。

上大眾媒體,難免被人評頭品足,既有無緣無故的愛(怎會有人想要我的手辦figure……),也有千般理由的恨(搽紅唇膏就是醜人多八怪),都不到我控制。做節目要有自信,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更要以平常心超越表象,堅持本心同時保持流動。飲江曾向我引述林燕妮的一句話:「我何其幸福,因為被人誤解,得以自由。」我想,莫名的愛與憎,加起來可以互相抵消,到頭來但願一切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

《文學放得開》也有引起跨地注意,書展期間兩位台灣出版界知名女性,都說有人建議她們都去做一個類似《文學放得開》的節目(拭目以待樂見其成)。我去澳門藝術節做活動,籌辦人員都是觀眾,能細數節目優劣。遇上歌手鄭秀文、導演莊文強、編舞家楊雲濤,都說有看節目,我又驚又喜。在街上,每月總有五六個陌生人過來熱烈表示有看《文學放得開》,同時說自己不算熟悉文學。最像荒誕劇是有一次,我午夜與黃碧雲走在街頭,突然有人上來向我索取簽名,而他竟然說不出黃碧雲名字!只認出她也上過來《文學放得開》。證明他真是節目觀眾,但又不算熟悉文學(天啊黃碧雲簽名要珍貴多少倍!)。我對這個荒誕場景的理解是,這就是我們需要改變的社會本身,香港人要更認識自己的優秀作家。問卷調查中亦有人表示,很感謝節目介紹他認識董啟章,他馬上去讀了董氏一半作品,沉迷進去。於此亦更知,節目在拓展文學受眾方面尚有不小的邊際效益。從這個角度看,《文學放得開》乃需扮演橋樑角色,著重展示、推廣、教育,似乎它不應是研討會,也不可只是一般家常閒談。它指向的,應是向未知之境的進發,創造與改變。

不要說香港人不可能消化這麼多嚴肅的知識和看法;現實似乎是,對部分人來說,惟有在嚴肅的知識和看法的扶持下,才有可能消化目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