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哲學:從批判康德倫理到林慧思老師粗口事件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是啟蒙和現代性價值的最大辯護者。他和啟蒙道德家一樣,相信人的理性(reason)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每個人也擁有理性,而理性亦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最大原動力。

他把他所相信的人的天生的理性放在倫理層面,認為人同樣有一些先天的,透過理性就能自然推論出來、必須遵守的道德原則,他稱為categorical imperatives。
遵從這些道德原則,是一種責任,而且不是考慮了遵從了能得到甚麼好處(即使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好處)。換句話說,你施捨窮人,並不是因為你考慮到你捐輸後窮人生活會得到改善,而是施捨窮人純粹是你天生的責任,它本身就是一種結果(end),而非去達成某些對人或對自己有好處的手段(mean)。

康德的倫理是冷血的。因為就算你孝敬你的父母,這也是因為這是你是責任,而非出自你對父母的愛,你對父母養育你的感恩。康德的倫理也是自我、無社交的。因為道德責任是個人的,並不需要透過其他人去幫助你履行道德責任,而且你表現得有道德也並非因為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一切道德行為都是源於你自己的責任。

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由啟蒙/現代性價值所束縛的年代,我們還在擁護所謂的正統倫理。林慧思老師被很多人攻擊講粗口,正正因為她觸犯了她的categorical imperative,我們的社會認為,一個理性的人,是不會講粗口的。所以講粗口也是反文明的。講粗口作為end就是不對,不需要考慮其他原因(例如她其實是在為警察執法不公而行使公義)。當然,有些批評者說她會教壞小孩子,但是講粗口是否真的會教壞小孩子是很難說的,所以批評者也不把這個原因當成攻擊的主要理據,而是不斷強烈她犯了講粗口的錯,把講粗口與不道德、不理性劃上了等號。

林慧思老師是不是一個遵從康德倫理的人,我不知道,但那些批評者(尤其那段「阿sir冷靜應對發生老師」的影片流傳初期在社交網絡上攻擊林老師的人)卻是康德倫理的忠實粉絲。他們其實是冷血的,並沒有考慮到林老師講粗口真正會帶來的影響(一來林老師不是在課堂說,二來為甚麼他就假設學生就算看到影片後也只會學到那些粗口,而不是學到了林老師不畏強權、行俠仗義的作風呢?)而且他們也是自我、自私、不關心社會的,這些批評者其實不怎樣關心社會,正如康德倫理的本質,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是和社會無關係,無論是社會正在發生血腥鎮壓,還是天下太平,對一個人的道德行為也是沒有影響。

我不只是指向那些後期政治迫害林老師的西環人,而是要反思整個社會的倫理問題。或許,這些倫理本身是有社會意義的,不能說所有categorical imperatives就是有害,但意義卻被時間所腐蝕,最後這些倫理由mean變成end,最後大眾沒有思考過這些正統倫理是否真的對社會發展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