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Sherlock (女同學社義工)
第二十四屆香港同志影展開幕電影選來了美國導演Stacie Passon的處女作〈震盪療情〉(Concussion,下稱〈震〉)。當另一邊廂的開幕電影<華麗後樂園>(Behind the Candelabra)由Matt Damon和Michael Douglas主演、用卡士和華美服裝做賣點時,〈震〉其實也在2013年度Sundance和柏林影展上映,以及在後者贏得LGBT電影殊榮泰迪熊獎(Teddy Award)。〈震〉的故事圍繞已婚育有兩個小孩女同性戀者Abby,她在一次被兒子扔棒球打到腦震盪後,對家庭生活和伴侶Kate開始不滿足,繼而尋求當應召女郎帶來的刺激。
與其把同志電影從非同志電影中區分出來,我反而認為〈震〉相當誠實地表達了兩個普通人做伴組織家庭後所面對的中年危機或七年之癢。正如男女都有可能在做愛後極速睡著,Kate也累得剛開始愛撫Abby幾下後睡著了停止不動。所謂腦震盪也不過是楔子,Abby一直以來已經不知不覺對每天讀著小說吸塵然後摺衫的生活感到厭倦。Abby的伴侶Kate職業是律師而Abby自己則是照顧小孩的母親(閒來做做室內設計)這般頗有傳統家庭角色「男主外、女主內」定位的背景,Abby一步一步從光顧網上不知名的性工作者、到在高級應召女郎身上重拾性的歡愉、然後被友人慫恿當上應召女郎,賺賺外快兼慰藉情欲一舉兩得的情節可說是正常、合理得很。從另一方面看,片中種種的理所當然,如:同性戀者組織家庭育養孩子、不分性傾向的夫婦晚餐派對等都建基於同志屬於特定的階層:「富裕、中產、從事專業」(第45期九、十月號字花,頁37),生活有品味(設計下城的舊廈改建時髦公寓、在大屋上加上環繞陽台)。可惜是故事結局離不開Abby被(半)撞破後倦鳥知返,Kate也似乎一味以「出外透透氣」的藉口繼續接受Abby做伴侶。大概腦震盪不難醫好,生活中偶而有點衝擊震盪,轉個頭就找到跟伴侶一路走下去的力量。
同行友人F提到電影充斥著很多裸露情慾的畫面,而這部電影也是以探討女同志對情慾這方面的需要為主題。用傳統眼光看著重情色內容的電影時,會把強調女性的情慾場面解讀為物化女性身體的行為,換言之是將女性的地位降低為僅僅的一件物品而不是一個「人」。然而,這部電影卻打破了這個想法,正面地從女性角度探索及強調她們對情慾的索求。而當Abby的朋友勸她不要再當妓女、做回本我時,Abby答道:「可能這個才是真正的我,我活了四十多年,現在也應該由我決定我的人生了。(大意)」然而我會問這種充權自主,在角色身處開放接納女同志家庭的環境並且不憂柴米的背景下,會否被誇大了?我認為最大的問題畢竟依然是:外遇雖然解決了一時三刻或日積月累的孤寂和苦悶,卻肯定對伴侶帶
來傷害,當中的掙扎不要說是女同性伴侶,其實所有長期穩定的伴侶相信都會有形形式式的看法。
結論是在處理婚姻關係和兩人相處日趨平淡乏味的這方面,其實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大同小異,把Kate換成男的對劇情影響應該不大。就好像今期〈字花〉裡專題〈大寫同志〉裡洪曉嫻寫道:「...... 同志不見得特別忠貞、純美,也有其醜陋、病態、欲念、貪婪、濫交、虛空、孤獨的一面 ......」(同上,頁20)。也許我們應叩問的是:此時此地的愛情和婚姻裡,什麼情況才能容下遲來的不甘心平淡探索;而愛情裡的忠貞和專一,對於不同性向的男女又有多重要?
第二十四屆香港同志影展將由九月十八日到十月五日舉辦,尚有許多場次放映海外同志電影精選,請查閱網址:http://hklgff.hk/schedule.html
註: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G點電視及主場新聞。
香港同志影展 2013 於 9月18日至10月5日舉行,G點電視訪問了今屆的其中三位籌委成員 -- Joe Lam, Denise Tang, Gina Yang -- 大談籌備過程的苦與樂,並為大家重點推介幾部心水電影。開幕當日更訪問了黃耀明、何秀蘭及瑞典導演Marit Ostberg三位嘉賓。更多有關香港同志影展的影片:http://goo.gl/eOxo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