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中大的新書店隨著新學年的開始而正式開業,但這間由商務印書局所投得的新書店從裝潢、選書,以至空間的運用均有別於其他商務分店。新書店佔地六千呎,其中有一千呎是多用途空間,中大學生可以預留該地辦文化活動,而且店裡亦有不少椅子和空間予師生在店裡「打書釘」;選書方面,除了大學教科書以外,也引入不少了人文學科的書。從這方面看來,商務是以文化路線建立大學圖書館的形象。但今次促成這一切的,並不是校長或學者,卻只是一群關心中大新書店的學生。在構築理想書店的同時,另一邊廂亦有一個臨時理想閱讀空間正為所有中大師生開放。為期十天的博群書節星期一在中大邵逸夫堂開幕,吸引了約百多名師生參與,並有不少學生一大早已到場「打書釘」。開幕禮以關於書和閱讀的引文朗誦開始,有大提琴輕輕伴奏著,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如夢的書鄉。
書店:一切源於想像
這群關心中大新書店的學生並非由學生會或學生報的成員組成,他們只是在二月時,從學生會所發出的電郵中得知中大有意為書店公開招標,便組織起來討論心目中的「理想書店」,並一致的建議書店中應讓學生遊走、打書釘的空間,同時亦望書店願意與同學合作,定期舉辦文化活動、主題書展等。可是,正當討論進行得如火如荼時,他們才發現中大已公開招標,距離截標日期不遠了。雖然這群同學最後得到中大學生會和學生報的支持,卻因法律問題無法要求校方延遲截標,只能先封標,待校方與學生代表開會,在招標準則和比重得到共識後才開標。
在封標這段期間,這群關心中大新書店的學生一連幾星期舉行 Book Picnic 與新書店構想會, 希望藉不同的活動引起校方和同學注意新書店發展。雖然其目的是希望干預校方在新書店上的事務問題,但卻利用一個文化活動作為媒介,要求參與者不單只表達對「理想書店」的想像,更要帶一至兩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到草地上分享,與來自不同學系、背景的師生作文化交流。發起人之一的 Crystal 指:「大學書店應該總有些獨特的地方,如果大學書店也只是普通的連鎖書店,相信大學少了一股人文氣息。」正正因為這群同學對大學書店仍然有所追求,使成功投標的商務在「理想書店」的呼聲底下,終於舉辦了一場公眾諮詢會。
公眾諮詢會中不乏同學參與,更有社會學系教授陳建民、政政系教授周保松到場支持。而諮詢會中被討論得最多的,便是設立多用途空間的議題上。學生代表希望書店應給予足夠的空間予同學打書釘外,更能設立多用途空間以舉辦主題讀書會、小型不插電音樂會和電影放映會等,同時與書店合作,辦主題書展,鼓勵同學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務求令校園更有文化氣息。經過一輪反覆的商討後,雙方終於達成共識,商務願意開放千呎的多用途空間,並承諾中大師生均可利用這空間,與書店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雖然筆者採訪當日多用途空間未有開放,但這群關心中大新書店的同學已積極籌備活動幹事會,希望能為校園帶來更多文化衝擊,把愛書之人集結在一起,將感動發放到中大的每一個角落。
書節:以書傳承一種無言的感動
博群(ICARE)是由中大校長沈祖堯在上任後積極籌備的活動之一,目的是希望透過不同的計劃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去年中大的博群花節和今年的書節都是由博群大講堂舉辦的,不論是花節還是書節,博群大講堂一直以文化作為起點,希望讓學生對大學生活仍抱有期望、幻想,從而主動關心社會、世界。統籌之一的梁啟智亦言希望學生能以書為出發點,從書中有所得著和感動,再去發現身邊的事物,從而多參與社會。而今年的博群書節之所以成功舉辦,乃是多得雷競璇博士的一個建議。雷博士笑言:「因為家中的書多得連圖書館也無法全數收存,所以便去信給沈校長,希望能組織一群校友捐書,把上一代的所珍藏的書籍送給下一代,以致有精神上的承傳」。雷博士的建議得到校長和一眾校友的支持,博群大講堂亦立即開始籌備,收得大約八千本書,每位師生憑學生證便可取五本書。在場的學生 Michelle 和 Jess 均稱對是次的活動有很大的期望,認為這是一種知識的傳承,亦令到中大變得更有文化氣息。
圖:開幕禮,左(一)周保松教授、正中雷競璇博士、右(二)梁啟智
現場所見,捐書大部分為社會、人文學科的書籍,甚至有許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絕版書,當中有些更有學者的簽名、提字和註釋,學生除了閱讀書本以外,更可從中得知不少前人看法和點評,形成梁啟超在《書》中一文所說的古往今來的精神上的交流般。
會場的佈置就猶如一間小型書店,正中有一片空地放滿小沙發,椅子,讓同學可以坐下來慢慢閱讀。博群書節似乎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書店模型,不知剛開業的中大新書店又能否在接下來的日子如博群般,成為一個人文氣息的凝聚點呢?
編輯:方鈺鈞、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