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少年、紀錄片,用這三個詞來找套例片,之前會提起張經緯的《音樂人生》。若音樂可以再加個劇字,最近就多了套楊紫燁的《爭氣》 (MY VOICE MY LIFE)。先前人們看到黃家正,雖然一半會很為感觸,卻也許會有一半為之不爽;這次是一群看是遠比黃為之遜色的少年,聽說人人都看得感動,小弟卻就是看似無事也要找碴來挑。
公允說句,若這套是真正,而不是有預定劇本的偽紀錄片,還不可以怪責楊紫燁甚麼,鏡頭實錄出就是這些,沒有辦法。小弟就是站在年青一代,看到有點納悶的是:一群問題少年、被一群良師循循善誘、最終百屌成材。故事架構依然是這套方程式:舞台劇導演罵子諾:「你係咪智力有問題o架?」如同《KANO》裡的近藤問原本毫無鬥心的嘉農棒球隊員:「你們想贏嗎?」大人看著小孩,常常都是擺出那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在學校廁格裡偷食煙的阿博、失去視力一年欠自信的子諾、試過輟學的Jessica等等,數十排戲少年中,鏡頭較多捕捉的就這六七個。儘管楊紫燁似沒有想過貶低他們,亦嘗試過捕捉他們的長處:肥然駁導演嘴,也可解釋他很有主見、Jessica自動自覺每天朝十晚六排練,也可說她對自己有要求。而且既然少年們藉參與舞台劇而成長,那電影該多聚焦他們排練過程才是,但除了子諾經導師誘導下在雨中練聲,其餘就是導演對他們的氣結等零零碎碎。始終,九十分鐘時間,分給六七個青年,每個約只有十分鐘去各自講身世、心聲到排戲,當然很難講得盡。其實只捕捉住阿博、子諾和Jessica三人,讓他們自說心底話也能說到足。
對少年的描繪分薄,師長們的描寫也更加薄弱,雖然這挑起上來似是無理取鬧:反正我不是那幾個校長心裡條蟲,我怎能陰謀論她們推學生去參加舞台劇有甚麼目的,嫌楊沒有塊照妖鏡看到她們的背後也太奢求。但校長們出鏡就是慈祥正直,和阿博細談還像慈母說:「我們依然選擇信你。」(其實通常校長學生之間是很疏離,校長和阿博的細談叫人懷疑是否有「既定劇本」) 或許楊確是無意,但望鐵成鋼的導演、慈祥的師長,對著一群都是有問題、待磨鍊的少年,就等如現在看年長的都是食鹽多過你食米,年青的都是廢青。電影某程度沒有令成年觀眾放開,反而加深了對年青的偏見,這是叫人遺憾的。
《爭氣》最觸動人心是最後看到這群青年,爭氣地成功演出這台舞台劇。其實要看年青人爭氣,最少一個也夠講,三個講三個個性也已講到盡。太多會分薄人物表現,令電影淪作比公式更公式的「百屌成材戲」,老土意味叫人猶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