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絲綢之路藝術節,以大唐賦作為開幕節目。大型樂舞詩劇大唐賦開宗明義以唐朝為主題,以舞蹈、音樂和詩歌,把中國史上「最絢麗、最浪漫、最有生命活力的時期」濃縮成一次華麗的表演。
全劇連序幕與尾聲共分十節。序幕開始時,五位表演者從寫有大唐賦的版後閃出,其中四位各執不同的樂器,而正中央的歌者徐徐唱出唐詩春曉。他不停重複詠唱著「知多少?」,像是在問觀眾可知大唐盛世的景況?那些表演者會不時在其他章節的起首部份出現,將它們串連起來。
第一章名叫〈禮賓〉,主旨是反映唐代時國內除了一片歌舞昂平,對外族還相當包容,是一個多元社會。故此,此章一開始有大量女舞者持豎琴跳舞。未幾,身穿不同民族服飾,如胡族的舞者分批從台右的橋登場,最後與代表唐人的舞者共舞,體現民族大和諧。此時音樂轉趨澎湃,加上數十位舞者同時間的躍動,氣勢磅礡。
第二章〈曲江〉,講述唐代的讀書風氣。此節明顯以綠色為主題,配上活潑的音樂。七位服裝一致的書生初時還是在討論知識,弄扇為樂。但當幾名婀娜多姿的少女出現後,他們便抵擋不住引誘與她們你追我逐,打情罵悄起來,突顯俊士風流瀟灑,才子配佳人都千古道理。然而,這題材卻非大唐獨有的景象,表演也顯示不了在盛世下所產生出來的讀書人的才智。
其後的〈擊鞠〉,甫一開始便由琵琶和鼓奏出音樂,營造緊張,大戰一觸即發的氣氛。裁判先從台中出現,後來分別穿起黑色和白色擊鞠服的仕女出現。她們初時涇渭分明,及後互相交錯,喻意球賽的進行。
中場休息前的〈玄奘〉,是借玄奘的事跡點出唐朝時佛教之昌盛。和之前熱鬧的氣氛不同,此節是莊嚴的。先是一個接一個的僧侶在寫滿經文的幕前,一邊頌唱經文一邊走過,一出一入。及後幕後亮起燈來,令觀眾能看到幕後的情況,原來早有一群僧侶在打坐唸經。及後本已離開了舞台的僧人再度出現,在台上跳舞。然後台上出現一座蓮花座,一名身披佛袍,站在其上。此時蓮座徐徐升起,並射出激光,象徵升天。意象雖好,但激光的使用略嫌太現代化,應使用柔柔的燈光,表現佛家普渡眾生的慈悲之光。
全劇最精采的非〈西市〉莫屬。此章表現了唐朝民間各種生活面貌,場景豐富,而配樂也是多變的。場景是一間客棧,各舞者扮演市民,他們或在玩樂、或在閒談。然後台後的高台上出現一名武將,原來是在唱大戲。後來不同種族的商人出現,表現出當時貿易的情況。之後一名阿拉伯商人出現,並推出一個盒子。正當眾人在研究時,盒中閃出一位阿拉伯女郎來,成為眾人眼光焦點。阿拉伯女郎退台後,阿拉伯商人與唐商比拼酒量。經過一輪胡鬧後,此章在眾人的歡笑聲中結束。
第六章〈梨園〉,先由序幕的歌者唱出唐詩紅豆,為表演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拉起序幕。二人從台後在煙霧上緩緩行出,有如騰雲駕霧般。然後其他宮女步出跳舞,並由楊玉環帶領,切合她在引子中的舞蹈皇后的身份。惟唐玄宗沒有太多獨自表演的地方,也沒有給他表現音樂皇帝的機會。最後二人在落花下相擁,場面悽美。
〈祈年〉是關於過新年的景況。一開始播出電子音樂,代表十二生肖的女舞者從由左右門神把守的門裡出現。威武莊嚴的門神與嬌俏、媚態十足的十二生肖成一強烈對比,相映成趣。然後身穿黑衣的鬼出現,但不久便被門神和各生肖驅走。最後福牛和牧童在門後出現,喻意新年新氣象。
第八章〈唐頌〉,之前唱過的唐詩再度唱出,一眾舞者進入。台後方轟立著八根大柱,台上則懸掛著八個大小不一的鼎。及後八根大柱被提走,換上一幅百花齊放圖,並在不知不覺間便進入了尾聲,由台前方升起的唱者唱出登鸛雀樓。全劇以一片歌頌聲完結。
總括來說,《大唐賦》是相當華麗和壯觀,服飾極為精緻,視覺效果豐富。可惜全劇跳不出那種載歌載舞、大型綜藝晚會的格局:全心全意致力堆砌熱鬧的氣氛,而忽略了平衡。例如在〈玄奘〉中,是不是真的需要那裡「千人領經」的情況?〈梨園〉的愛情故事又需要眾多宮女作陪伴?這一切難免給人一種落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