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西九與反文化特區

打從特區政府提出將西九龍填海區發展為文化區,心中便產生很強的離奇與荒誕感,因為相對「天職」地漠視本土文化的殖民地政權,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不單未見對本土文化的建立表示重視,其管治模式倒正從不同面向打擊本 . . .

打從特區政府提出將西九龍填海區發展為文化區,心中便產生很強的離奇與荒誕感,因為相對「天職」地漠視本土文化的殖民地政權,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不單未見對本土文化的建立表示重視,其管治模式倒正從不同面向打擊本土文化生活。姑不論諸如廿三條或大專教育巿場化等等大議題跟文化的關係,即使是特區政府許多小政策,對這彈丸之地的文化生態亦能帶來深遠影響。

簡單如貼街招,本小事一宗,但在特區眼中卻是嚴重影響巿容 (很能顯示特區政府既不包容,亦不寬容的文化) ,為表示其不容便訂立高額罰款六百,然後是更高超額的千五 (較那回明星將座駕橫亙於路中致交通擠塞的罰款更高) ,但特區政府可曾考慮貼街招是多少香港小巿民 (尤其年青人) 自力更生的重要媒介。多少窮苦學生,曾透過街招而覓得一、兩份私人補習,既幫補學費,又能減輕家庭負擔,部份更從而建立長遠的關係,終身的友誼。

又或如今經常被特區政府抹黑的新移民,有不少身懷甚高的文化造詣 (如繪畫、音樂) ,他們本可籍街招招攬門生,既不用埋沒他們的才華,亦為普羅巿民提供更多培養、學習藝術文化的選擇。但高調的禁制 (他們已飽遭白眼了,還敢以身試法嗎?),超額的罰款 (也許千五元對不少高官而言是區區數目,但對那些仍為下月租金張羅而苦惱的,千五元可要了他們的命),教多少人嘆而卻步,而他們也只能選擇諸如保安或清潔工作,才華就這樣給白白糟蹋。

又如小販管理,回歸後的小販管理隊似是不用休息的,從早上不足六時至晚上十二時過後,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不用休息的嗎?小販管理隊是否該正名為「小販管 (趕) 盡隊」呢?

又如掃黃,為何回歸後變得更為頻密?現在甚至連嫖客也成票控對象 (真要問問民主大狀們,那些當街引誘路人的警花可有犯罪呢?) 。

不管是張貼街招的、小販或性工作者,他們的要求也是卑微的,只望以一己之力謀取生計。可為甚麼在號稱已回歸祖國,整天叫喊「想巿民所想,急巿民所急」的特區政府卻處處趕盡殺絕呢?文化是意義的生產,文化認同是對這社群文化生活意義的情感投入。對一個眼中只有管治,對民生妄然不顧,對小巿民不帶憐惜的政府,還能奢談甚麼文化呢?

而西九龍,正將會由這個強於懲治文化的特區政府交托給強於消費文化的大財團。香港文化,將還剩下甚麼呢? “西九工程” ,會否成為本地文化 “沙漠化” 的代名詞?情況豈不教人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