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Simon Head:英國大學的嚴峻威脅I(中譯)

Simon Head:英國大學的嚴峻威脅I(中譯)

前英國首相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 1894 – 1986)的追掉會,1987年於英國牛津大學

英國大學,包括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在內,正受困於國家系統的控制之下,他們的聲譽都取決於他們的學術成就。驅使這些攻擊的理論和做法大多起源於美國,孕育於美國的商學院和管理顧問公司。他們鑲嵌密集式的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利用例如:IBM , SAP, Oracle等的信息技術,然後出售給英國政府和她的官僚架構,而大學也是客戶之一。這種公營和私營部門的同盟經已成為英國學術自由的威脅,同時成為美國學院學術自由的一個警告。

該系統在英國二十多年來,已累積一定的實力,這解釋了為何牛津和劍橋大學的教授和普遍英國的學院,從來沒有採取明確的反對立場。就像當代英國許多本來穩定的社會系統被蠶食了一樣,施加在學院上的官僚控制,可追溯到戴卓爾時代。這個令人沮喪的時代,其中一件歷史事件在牛津大學上演,1985年1月29日,校方會議最終以738對319票,否決頒授榮譽學位給戴卓爾夫人。否決的理由是:戴卓爾政府已經深遠地和系統性地,損害了全英國的公共教育系統,由幼兒教育到研究院。(1)

戴卓爾同樣厭倦牛津大學和其他大學機構,她視「國家資助的知識份子」“State-Funded Intellectuals”為利益集團,他們從事的活動要接受審查。戴卓爾反駁在大學迴廊和校園“cloister and common room”議論紛紛的人,譴責他們詆毀在英國創造財富的人。(2)他們竟然可以通過議案,反對她獲頒榮譽學位,她最終部署國家權力對付大學。她第一個動作是強化政府官僚架構,成立審計委員會,掩人耳目,嚴格控制大學撥款。

這個官僚政治的橡子開始裂開,從單純的財務擴展到教學與科研範圍,塑造了一代英國大學生,他們並不知道有其他教學體制。由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由保守黨和工黨輪流培植,反映政黨間的共識,為納稅人提供相等的價值,大學必須像企業界一樣,產出賦速度和可靠性的研究;並提供研究,有益於公眾、並能增強私營機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英國政府能夠如此實行,因為英國所有大學(包括:白金漢大學)很大程度上都依賴國家的經費從事研究,因而在一個不利的位置,去堅持和決定自己研究的重點。

除了英國商學院本身,不超過少數的英國大學生,知道這個支配他們的生活的管理系統從何而來;又如何來到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德倫大學,並繼續越過這處。最有影響力的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開始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商學院,以企業顧問公司的形式──麥肯錫(McKinsey)和埃森哲(Accenture)──橫誇大西洋兩岸,在90年代和廿一世紀初,透過英國政府和官僚架構,來到英國的學術機構。在過去二十年,所有的管理做法已經成為美國商學院和企管顧問公司的核心,當中包括:「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基準化分析」“Benchmarking”、「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其中在英國學術界已經發揮最大影響力,卻又最不起眼的是「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

在1997年,七十五週年哈佛商業評論,編輯評斷「平衡計分卡」(BSC)為期刊最有影響力管理概念。「平衡計分卡」(BSC)是哈佛商學院學術會計師卡普蘭(Robert Kaplan)和波士頓顧問集團諾頓(David Norton)的心血結晶,正切合卡普蘭的會計學的專業,「平衡計分卡」的重點方法是:建立、目標設定,並統計測量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卡普蘭和諾頓的核心見解一直是,資訊科技革命和未來的網絡計算機系統,現在可以將關鍵績效指標(KPIs)的數量和種類擴大,超越傳統企業所關心的季度財務指標,例如:總收入、純利和投資回報。

正如卡普蘭和諾頓在1992至1996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一系列文章中指出,「平衡計分卡」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應集中於四個業務活動領域包括:客戶關係、內部業務流程(例如:訂單輸入和履行)、財務指標如盈利與虧損、和創新學習指標。(3)在過去二十年,這個KPIs暴風雪經已摧殘英國大學生活。英國倫敦大學生化學家約翰.艾倫(John Allen)在2010年1月提到:「我不得不學習新的和陌生的詞彙,例如:表現指標、計量指標、知名度指標、單位評估、影響因子。」人們也許便會提到相應的獎章、榮譽和獎勵授予(知名度指標);同等價值的研究經費補助;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的學額、研究產出的數量和質量、學術期刊的出版單元。(4)

特別在被蠶食了的英國制度方面,在過去二十年顯示的是,英國的大學必須努力滿足這個特定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而這個指標已經在英國政府輪替的幻想之中起了變化。約翰.艾倫(John Allen)提到的「影響因子」說明了工黨政府的想法,工黨最終蹣跚,輸掉最近的選舉。布朗(Gordon Brown)政府尤其希望促進研究,研究成果超出學府,並在所有行業之上。布朗政府高等教育部長、英國智慧財產局國務大臣大衞.蘭米(David Lammy)指出:

由於研究成果將會影響學術以外的領域,我們建議評估研究成果的小組成員,應包含大部分的研究最終使用者,包括:企業、公營機構、政策制定者等等,而不是學者之間的互相評論。(5)

由於製藥產業是英國經濟主要部份之一,其大學研究是世界級、並且擁有密集的使用者,任何對政府的邀請,成為企業「最終用戶」,在學術研究的評估中,要採取更加突出的部分。這意味著,邀請進入制藥產業,去抓緊在英國科研的掌握。

該行業有長期濫用研究的記錄,衝擊誠信底線,前景令人擔憂。曾任職《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瑪西亞.安卓(Marcia Angell)醫師對此搜羅充分證據。例如:英國領先制藥跨國公司(GlaxoSmithKlein),以不正當手段,對學院精神病學家進行秘密交易,誇大藥品功效,以促進藥品推銷。為了隱瞞對最暢銷藥品:百可舒(Paxil)不利的醫學研究,該公司接受以2,500萬元解決欺詐消費者的指控。(6)

英國新保守黨五月大選勝利後籌組聯合政府,並將繼續以官僚控制高等教育,為戴卓爾時代和20世紀80-90年代所建立的背書。目前尚未清楚新政府是否會繼續採用布朗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或將會從中(KPIs)提出新的指標。

不管怎樣,這個學術監管制度當中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過往曾經應用於一些學科例如:物理、化學和制藥研究等,現在要在其他學科繼續擴大應用,包括:哲學、古希臘歷史研究、中國哲學等。中央政府,通常是英國財政部,決定了政策大綱,一定數額的金錢將分配給各大學做研究用途,「卓越研究」將會決定這種制度分配。政府還已經成立專門國家官僚機構,介乎大學的角色,處理具體行政。這種在新聯合政府實行的官僚政治,以一組毫無感染力的字母(HEFCE):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延伸下去。(7)

國家以英國財政部為首,以行政指令,由上而下,對學術研究作出干預,遍及在圖書館、檔案室和實驗室工作的大學教職員。在中間包括: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大學中央行政部門和大學各學系。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系統有兩大支柱:第一是「研究評審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當英國大學在之前的規劃時期,通過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的學術產出質量評審而得到經費撥款,這個學術審查程序會每六至七年進行一次。根據HEFCE給「研究評審工作」(RAE)的規則手冊,大學各學系要必須收集由大學教授撰寫的著作、專題論文和學術期刊文章。

為了這個評估,各英國學院必須將研究成果的四個項目提交「研究評審工作」(RAE),項目由學系自行挑選。隨著52,409個學者參加最近2008年的「研究評審工作」,超過200,000個學術成就項目到達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對於之前2001年的「研究評審工作」,排山倒海的學術工作,必須將資料文件儲存到委員會在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總部附近,未使用過的飛機庫。(8)

然後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成立專責小組,對這些項目作出審查,審查的教授涵蓋各個學科,從牙科到中世紀歷史研究,在2008年的「研究評審工作」中就有67個學科。每個專責小組由10-20個專家組成,專家從各學系成員中挑選,受HEFCE的「研究評審工作」(RAE)規則手冊管制。小組對每個項目進行由1-4四個等級的評分,4為最高分:代表項目質量由原創性、重要性和嚴謹性都是世界領先;1分代表項目質量在原創性、重要性和嚴謹性方面,都是全國公認的。(9)

(續)

註釋:
1. Statement by 275 Oxford academics opposing Mrs. Thatcher's nomination for an honorary degree, quoted in H.L.A. Hart, "Oxford and Mrs. Thatcher",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March 28, 1985.

2. Brian Harrison, "Mrs. Thatcher and the Intellectuals," in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History, Vol. 5, No. 2 (1994), pp. 206–245 ff., pp. 224, 234, 237.

3. See particularly Kaplan and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992, and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93.

4. John F. Allen, "Research and How to Promote It in a University," in Future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2, No. 1 (2010), available at Allen's website at jfallen.org/publications/.

5. See Phil Baty, "Lammy Demands ‘Further and Faster' Progress Towards Economic Impact,"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September 10, 2009.

6. See Marcia Angell, " Drug Companies & Doctors: A Story of Corruption ,"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anuary 15, 2009, and Marcia Angell, The Truth About the Drug Companies: How They Deceive U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Random House, 2005).

7.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have their own mini-HEFCEs. The government-ordered "Independent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Finance," chaired by the former CEO of BP, John Browne, recommended in October 2010 that HEFCE be amalgamated into a "Higher Education Council," or super HEFCE, comprising all four bureaucracie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The Browne Committee recommended no change in the HEFCE/RAE control regime described here,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 committee is dominated by the kind of academic bureaucrats and corporate efficiency experts who have either been building the HEFCE system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are steeped in the management theories that have produced it.

8. Political Quarterly, Vol. 74, No. 4 (October 2003).

9. For definitions of all four gradings for the 2008 RAE see http://www.rae.ac.uk/aboutus/quality.asp. HEFCE has renamed the RAE scheduled for 2013 th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or REF, but I see no reason to go along with HEFCE's recourse to Orwellian newspeak and will continue here to refer to the procedure as the RAE, as it has been known throughout its twenty-year history.

翻譯原文:
Simon Head, “The Grim Threat to British Universities”,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anuary 13, 2011.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1/jan/13/grim-threat-brit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