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Don't give them any idea! - 我叫「香港戲劇教育」(下)

殖民地政府要控制的,又豈止於金錢?它要控制的,是民智。資金控制只是控制民智的手段。這為我們的戲劇發展史留下深刻的烙印。

無論劇團、學校、家長再怎麼角力,也走不出政府的手中。因為戰場是它所建,遊戲規則是它所訂。它有權供給大家所有,也有權奪回所有。

「供給」和「收回」,很容易令人聯想起資金。但是,無論政府決定發放或收起資金,背後必有其原因。那原因,不一定只根據庫房是否空虛而定。有些東西,比資金還要大。政府要控制的不止於金錢,而是更多。

「話劇當然要做!莎士比亞是我們的國寶。話劇什麼都可以講,就是不可以講香港的事。Don’t give them any idea! (別給他們任何主意!)」這是「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第六屆世界會議(IDEA)節目委員會主席蔡錫昌引述港英高官Gordon George的一番話。蔡錫昌又解釋,康文署會主辦的主流劇作,很少談及香港,更鮮有話題性。

殖民地政府要控制的,又豈止於金錢?它要控制的,是民智。資金控制只是控制民智的手段。這為我們的戲劇發展史留下深刻的烙印。

今天,我們政府的戲劇教育政策又是如何呢?不同的人道出了事實的不用層面。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酊主席舒志義指,政府的政策太過被動。第一,教育改革中政府看似積極加入戲劇教育原素,但卻不提供科目課程指引給老師,老師根本不知如何是好。第二、政府的師資培訓不足,沒有提供足夠空間和資源讓老師進修。有些老師比校長還要主動,奈何工作實在太忙;有些校長十分積極,想用戲劇教育改變沉悶的學習氣氛,提高競爭力。明顯地,問題的主要來源並非來自學校。

但是,舒志義也不是對政府的政策完全失望的。他指,戲劇教育在「三三四」學制中的中英文科的選修單元中,總算在教育制度裡佔一席位。

另一方面,蔡錫昌則對政府所行的政策抱一個較正面的看法。他說,他很高興聽見民政事務局將與教統局合作。戲劇教育由政策局去做,從上而下,政府再不是只派一個不能作決定的中層官員來看看戲劇教育辦成怎樣就算。

他又指,教改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師資不足和學科分配構成阻力。現時的解決辦法只有靠校長加開學科,給戲劇教育一個機會。

蔡錫昌並沒一味唱好政策,他提了當中不少要改善的地方。在人才培訓方面,他認為戲劇與戲劇教育要分流才能變得專業。民政事務局應讓香港演藝學院開辦正規教育課程以培訓老師。另外,他亦批評香港的大學沒有戲劇部門,是「太實際」。香港的戲劇教育需要一個完善的整體部署。

有人說,看過特首的施政報告,必須看財政預算案才知道政府會以什麼方式達成目標。那麼,究竟政府投放了多少資料於戲劇教育呢?

舒志義指,雖然教統局有商討過增加資源於師資培訓,但卻沒有實質行動,因為他們怕冒險:若然培訓了戲劇教育工作者,市場又承受不了,怎麼辦?舒志義形容這是一個拉鋸的局面:「反過來,你不提供師資,學校又豈能於這方面愛展呢?市場只會不斷萎縮。」

一代人公社歐陽東更直接對政府資助劇團的制度作出批評。他指,近年的戲劇教育雖然發展得較鼎盛,但這是不健康的。政府審批任何資金申請時,都需要劇團做到收支平衡。這連香港話劇團也尚未能辦到!結果,只有最大的幾個劇團能得到資助,造成「大佬文化」。

說了這麼久「戲劇教育」,究竟這四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上月舉行的IDEA簡介會中,蔡鍚昌表達了他對戲劇與教育的關係的看法。他認為二者是對等的,戲劇不應只淪為教育的輔助工具,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舒志義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二者當中沒有既定的理想關係。教育應該視乎學生的需要而變化。他更指,若學生只以看戲劇來進行教育的過程,那學生能否學到東西,就全在乎學生有否反省的能力,非常被動。香港的戲劇教育要發展得好,還是主動較好。

歐陽東認為戲劇教育絕不等如訓練同學成為演員。因為當職業演員需具備天資和一定的條例。如是者,戲劇教育就會變成選拔尖子。教育不是這樣的,而是應因著每一位同學的強弱項來施教,幫助每一位同學成長。

蔡錫昌也抱有類同的看法:「要訓練人人都成為藝術家?未必。」他說戲劇教育是要讓人了解藝術的好處,提高精神修養。他解釋,現時人們都只懂得以效益、數字和知名度去評估藝術。他們對藝術沒有真正的認知,不懂得應怎樣看待藝術家。現時香港除了商業化的藝術之外,還容得下什麼?藝術的發展應要多元化。

雖然外在客觀環境似乎與這些劇壇中人的目標有一段距離,但可幸的,是香港還有人以此為目標,向著標竿直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