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粵語)是香港的第一語言,基本上的日常溝通都是以廣東話為主。小朋友第一種學習的語言就是廣東話,第二語言才是英語;社會上絕大部份的人士都是以廣東話作為母語,廣東話可謂是香港的語言。可是,自從主權移交以來,港共政權極力鼓吹「兩文三語」,強調香港人除了廣東話及英語外,要掌握到普通話,以適應「中國主流」,「掌握中國機遇」。政府為了這個「宏大目標」,不惜硬推「普教中」,引入中國教師,力求在新生代宣傳以普通話為溝通媒介,從而與中國接軌,實行港中融合,配合共產黨的同化大計。
香港開埠以來,廣東話一直都是主流的語言。港英政府在後期也接受廣東話在官方會議上被使用。在主權移交後,廣東話繼續成為其中一種官方語言,大量的官方發言和立法會的會議語言都是以廣東話為主,英語為副。社會上大部份的機構和市民都是以廣東話作為溝通橋樑。廣東話,已經融入了香港的文化之中。隨着文化融入在語言之中,香港的廣東話逐漸發展出本土特色:港式譯音、中英夾雜、潮語和香港本土用語等等。廣東話隨着時間的發酵,逐漸成為香港的本土語言,儼如香港的語言標籤,香港語。
政府卻在近年把香港語標籤為「中國的其中一個方言」,而不是香港的主流語言,更鼓吹學習使用普通話,以遷就「偉大祖國」的人民。政府為求加快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速度,以奉迎共產黨,加速港中融合,便一意孤行,推行「普教中」,要求中小學響應。結果,在政府的威逼利誘下,大大小小的中小學紛紛開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引入中國教師執教,更要求本土的中文教師轉型為「普教中」老師,強迫他們報考普通話基準試。學生被迫使用不熟習的語言學習中文,還要適應另一套的用字模式和文法,根本不利於學生學習中文。所謂的「規範語」和普通話,在香港根本不是流行的語法和詞彙,與香港的文化和社會有衝突,對學生根本沒有裨益。
港共政權極力推行「普教中」,目的不可能單純是為了加強中文教育的成效,而事實上研究已經證明了「普教中」並不能加強教學成效,所以背後必定有其他深層的政治原因和目的,達致北京中共政權授予的政治任務。中共為求進行民族概念清洗,達致思想操控,下達命令要港共政權推展普通話為主流語言,從而摧毀香港人對自己身份認同的保護屏障。於是,港共政權展開了不同的語言清洗政策,意圖透過輸入中共所謂的標準語言,稀釋香港人所熟識的語言,從而清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民族意識,灌輸「中國人」的概念。引入簡體字、推行「普教中」、鼓吹「兩文三語」、制訂規範書面用語……均是用來制衡香港本土語言的政策。港共政權透過教育政策和文化控制上的干預,推行民族意識的清洗,達致中共的「大一統指示」。
中共自從在泛民主派的保送下搶得香港的主權後,為使能夠肯定香港人乖乖的走到中共的魔掌去,中共曾經誇下海口,許下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更立下「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兩個盾牌,以「保障」香港。要知道共產黨能夠奪取中國的管治權,靠的就是謊言和空頭支票。香港人在當時被騙上當,結果便是淪入中共的魔爪之中。中共的諾言向來比紙還輕,從不講求兌現承諾。香港,在被移交予中共後,文化迅速被同化,本土特色逐漸被中共的劣質文化所取代。廣東話,也逐漸被普通話所取代。香港所有的本土特色和香港人的民族意識正在逐點流失,香港正在慢慢被赤化、被同化。
泛民主派將香港雙手奉送予中共,讓香港沉淪於赤色恐怖之中。香港文化、香港語言正在慢慢消失,被中共軟性清洗。民族意識日益淡薄,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逐漸式微。中共的民族清洗大計一步一步的趨向成功,香港最終只會成為另一個中共城市,沒有靈魂,只有腐爛的軀殼。要拯救香港於赤色災難,只有重新喚起香港人的民族身份認同,喚起香港人對香港價值和特色的記憶,才能讓香港人去勇於守護自己的文化,對抗赤化和同化。民族意識,才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的重要元素,讓香港能夠抵住中共的全面赤化大計,保護香港人的文化和質素。
自己的語言,自己守護;自己的民族,自己捍衞。
(淺談民族意識之三)
作者:阿恩,自由文字工作者
90後教育工作者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