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顏色自主!內衣肩帶的啟示

顏色自主!內衣肩帶的啟示

接連的女校檢查內衣顏色事件,身邊朋友都談論中學時期的校服,說到內衣肩帶(bra帶),勾起筆者中學時的一件小事情。由於當時就讀女校,對於內衣同學們都毫不忌諱討論;有一天午飯時間回課室,無端被班長捉住,她高聲大叫捉弄:「頭先老師話唔可以戴有顏色嘅bra,我哋今日一齊去買透明bra啦!」

大家提到校服都議論紛紛,說到底,大至就是不滿校規對學生儀表太嚴苛,要求樸實不花巧一般都能接受,但嚴苛到連內衣都要規管,未免有點矯枉過正了。當看到有女校疑檢查學生bra帶顏色,很多人都表示反感,負面評論不難看見聽見。

  「今次要睇妳件bra咩色,下次就睇埋妳條底底(內褲)。」
  「着底衫底裙都解決到啦,攞啲學生嚟舞,有男老師㗎!性騷擾咁。」

社會討論至今仍不斷,可見每一位曾是學生的我們,均在借內衣事件表達我們的看法,甚或是抒發我們多年來從學校/長輩處受到的無形壓力。筆者不敢代表任何人想法,但亦姑且在此借題發揮,表達感受。

小時候總會問:為何上學要穿校服?經年的校服生活,自己得到答案:大概是學生身份的象徵吧。處於求學階段,莘莘學子應重點關注其知性及品德培養,雖則現時的學校都強調會注重每人的差異、鼓勵獨立思考,不過差異及獨立的大前題,就是防止青年人離經叛道,故要遵守一大原則——樸實。

樸實,別太出位,回學校是學習的;你,不可用髮蠟、把領帶繫好!妳,要用紅色髮夾,小手袋一律禁止!作為女校學生,談及何以「樸實」重要,十居其九是「保護自己」、「好學生要整齊」。咦?妳讓我見到妳的螢光粉紅bra帶,妳一定是向我作性暗示啦!對上述其實非常理解,也不全無認同,認真求學需修身律己,而非嘩眾取寵,樸實的女學生型象,亦提防別人把自己定為「搞搞震」的女孩。(提外話,現今單純「校服」亦已演變為一種fetish——癖好/「控」,到底整齊校服是否可保護型象乖巧的「好女孩」?)

現今香港亦不會因一個人的家境清貧而導致不能接受教育,撇去那些「胚胎教育」、「學前補習班」的極端起跑線問題,即使人人有書讀,拿到了入學門券,也不代表每位學子的待遇也一樣。這位同學家境較富有,他有很多升學選擇,那位同學媽媽是明星,老師因而對她寵愛有加……富有人家子女衣物光鮮,清貧學子呢?以上情況都似曾相識吧?校服的重要,就是去掉差異,除去每人的不同穿衣風格,除去學子間的階級對比,讓「能力」成為每人的追求目標。

每人都會想得到別人認同,身為學子,「正路」的方法就是提升個人能力,品學兼優,做個模範學生(「模範生」就是長輩盼每位青年人模仿學習的「人辦」);假若我天資欠奉,對於「品學兼優」,我非「不為」而是「不能」,我豈不是永遠得不到他人認同?據社會學家Robert K. Merton的「文化失範理論」(Anomie Theory),社會合乎秩序,我們是用「正路的方法」去達成一個大家「認可的目標」,青年人要自己出色、得到社會認同,他們就「理應」考好成續,做個聽話乖學生;我卻怎樣也考不到好成續,但我又想得到別人認同呢?那我就只好走「歪路」,破壞秩序、失範去吧。衣着關乎個人型象,渴望被認同,從型象上入手,也許能局部解釋為何學子會把校服穿得各有特色的現象。

長輩要求青年人純檢樸實,集中力量於「好好學習」之上,這當然是一番美意,不過也不能忽略的,就是每人的成長,都是自我發掘探索的經歷,每人也需要空間。強硬要求每人一式一樣,只會觸發更多反面的情緒。學生回校穿校服,裙要及膝,褲腳不能太短,然而內衣穿在裡面,好好掩藏就好,告訴女孩子們穿底衫底裙防透已相當足夠,黑色藍色雜色不能穿?太矯枉過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