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啦!中大人!
香港中文大學宣佈大學校董會於5月22日通過接受兩項總值港幣二億七千萬元的捐款,以成立兩所新書院,分別為敬文書院和伍宜孫書院。
只是二億七千萬元,校董會又產生兩個畸胎,事前完全沒有詢問師生的意見,卻又可以很快地「創作」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實在令人費解。
不僅如此,那些所謂「全宿共膳」模式,在世界各地實行書院制的大學均是聞所未聞,難道一起吃飯就一定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關係嗎?有腦袋的人都知道這是否定的。反之,書院的規模,卻會使中大的同學分化,同時,四間新書院的同學在書院之間的活動上,也可能被原有四間書院孤立,特別是預計只有300人的晨興書院和敬文書院。
此外,在沒有新撥地的情況下,新書院極有可能發展成「一宿舍一書院」,這是否學生所願?不能避免地,對新舊書院來說,資源也會不夠。
這樣的說法不是毫無根據的。於1986年成立的逸夫書院,己經有嚴重的先天不足。逸夫書院不但沒有自己書院的圖書館,而且其校園地點也甚為偏遠,甚至部分其他書院的同學視為「頹」,在取錄名單中較後的人才會被安排進逸夫書院云云。小弟不是盲目反對建立新書院,可是前車可鑑,20年來,中大校方未能讓四間書院達到「分庭抗禮」的地步,一間新的書院也弄不好。正所謂「萬事起頭難」,現在一來就是四間,請問如何處理得好有關的事務?
捐款人對大學教育的承擔,是絕對值得讚賞。或者捐款人本身有其一定的教育理念,但在學生及外界完全不知情下,前後產生一共四間書院,對學生及公眾均是極盡侮辱的事。
到底,劉遵義校長有沒有想過,當初中文大學成立時,為何要保留書院?這正正是因為每間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當時各院長都致力希望保留,但劉卻努力地把它破壞。正當前校長金耀基批評中國文化傾向形式化時(見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文 - 中國的傳統社會),劉卻「契而不捨地」把中文大學珍貴的書院制形式化,這是否讀書人所為?他朝要是BT曾或者是老實商人退休,拿兩億出來,到底沙田馬料水會否變成一個書院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