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通識科的「被」煽動?

通識科的「被」煽動?

振英仨年,不少聲音致力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與人民的自由和權利;不少聲音都提及香港社會正步向更嚴峻的撕裂;另一方面,也不少官商譴責各種示威行動 ,不希望學生參與這一切社會行動 ,香港的政黨營派間分化——不多 不少 。

回首過去近年,一場又一場的社會行動,一場爆發如火的佔領,有見學生及青少年的身影增加得勢如破竹,一如在雨傘運動中,國際與各界媒體對雙學(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民思潮)的極大關注, 學民思潮的召集人成為各週刊雜誌所選的最具影響人物,年度人物; 佔領期間,政府又派官員與學聯代表會談 ,可見政府和輿論對學生的重視。

教育局在通識教育科作第二階段的中期檢討的時候,有指政府內有建議將通識科中「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與「生活質素」兩個主題合二為一,並將涉及香港政治議題的內容從原本的25%削減至18%。更建議在「今日香港」單元中增設《基本法》「一國」概念、中國經濟起飛、中國歷史等… 正值佔領後期,目睹了許多年青的臉孔於佔領間浮現,一套套校服於大馬路上走過,亦有建制派議員認為通識科促使學生更積極參與社會行動,涉及太多政治元素, 煽動了他們反對政府,因此有修改通識科內容的必要 。

有些通識科老師表示通識科是為了訓練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們了解政策推行的種種成效與利弊,倘若政府施政利民,能避免以上種種疑慮,亦能使學生針對議題發表意見,藉此了解年輕一輩的看法,並提高施政效度, 不應同修改需要考慮政治因素。

有些則認為通識科有關青少年參與政治的部分有其他課題也會提及到,毋須刻意探討,加上通識課題包羅什多,也可有其他社會時事更進一步教授學生。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講師博德(Alex Porter)博士曾指出:「在這階段我們只能稍有信心地說我們已看到群眾力量的增加。

來自社會各階層和不同工作背景的普羅大眾已找到他們的政治聲音……

我們這些在政治範疇持開放觀點的人,自然會為群眾喝彩,因他們敢於挑戰那些不是根據開放的觀點而制定的價值和制度。

然而,我們要慎防對這些發展不加批評地讚許……如要倡導群眾式的民主,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建設堤防,以免掉進如煽動盲目崇拜及非理性的政治野蠻行動等陷阱。我深信只有透過嚴謹而有系統的政治教育計劃才能築起這些堤防。」

對於通識科是否煸動了學生參與更多的社會運動 ? 社會上存有很大的爭議。

中學生紛紛傳來不認同的聲音,不過不論同學們認同與否,本會認為最重要的,是同學都明白贊成的是因為什麼,反對的理據又是什麼,由社區參與到社會參與,由明白居民的權力與自由到實行公民責任,作為莘莘學子,於象牙塔之上, 面對此亂世中的各種爭議, 盼同學都會「先了解 ,再三思 ,才發聲」, 孰是孰非,該謹慎定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