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買餸、粗口、殺人、港獨的香港教育狂想曲

(1)

香港的校園成為政府官員的政治秀舞台,實非學子之福。不過,不管政府官員說什麼,我們也必須時刻反省教育的本質及走向,不能被政府的言論、做法牽着走,才能讓香港有更好的教育。

(2)我們在市場外學習市場-教育的Agenda Setting

也許有很多經濟學學生也讀過張五常的《賣桔者言》,不論是否同意張五常的一套觀點,也得佩服他將經濟理論放到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的嘗試。學術與生活不需割裂,但教育似乎愈來愈傾向將課堂裡、書本上的知道視為正統,日常智慧為次等,難登大雅之堂。以大學為例,要當上教授、講師需要經過重重難關,完成學士課程後是一連串研究學位的挑戰,最後才有機會突圍而出,成為被人仰望的教授。可是,街頭有不少沒有博士學位的「高手」,他們有着令人驚訝的街頭智慧卻沒有機會走到大學分享-街市擺檔的對市場運作會有觀察、家庭主婦的「格價技巧」很能代表消費者心態,但他們的智慧不會被視為正統,被教育制度忽視。教育制度看重的是書本上的理論,其他實踐活動都是配合着書本上的理論,所以做理論的是主角,實踐者都是配角。

特區政府要中學排除所有關於港獨的討論,實在無需驚訝,因為其實這種要求無處不在,不是今時今日才有。看中學通識科的課程設定,基本上都沒有觸及最敏感的議題,就算輕輕觸及了,也要求教育以「多角度」、「平衡」地分析,而且要放進考試的模式裡,制肘多多。據說通識課程因為學習內容過多而減少「政治參與」、「身分認同」等內容,表面原因合理,但在這敏感的時勢又顯得可疑。

另外,教育在資本主義也有為資本家提供人才的任務,發展至上的思維滲透整個教育制度,關於公義的哲思則成為伴碟也不如的配菜。結果,每次政府以發展之名損害社會公義時,沒有受過相關教育的老師、學生就為之語塞,不懂批判。資本家要勞工變得聰明,但又不能聰明得可以覺醒,所以很多有機會啟發學生活動都被資本家操控,例如他們資助的交流團、國情班、雜誌及藝術活動等等等等。這種邏輯以社會制度及資本來鞏固,成為不可推倒的高牆。

說到底,這就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知識與權力關係,我們與其提防不容學生討論港獨的謬論,不如思考如果拆解權力塑造知識的控制力量。

(3)講粗口是學生的成人禮!

我不是支持學生講粗口,但我們要認清一個社會的Inconvenient truth-講粗口是一件極為普遍的事,甚至據說不少當教師的也會講粗口。再者,雖然粗口有冒犯的意味,但也有發洩的功能。壓力大就有情緒,發洩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在校園裡高壓禁粗口,其實是一種以高壓手段以道德規條抑制個人情緒面質的做法。說起來,在香港教育複雜的發展史看來,香港教育制度既有英國的血統,也有中國書塾的基因,高壓禁粗口的想法很可能來自後者。不過,很明顯那種死板的教育方式早已落伍,在教學上摒棄填鴨教育的同時,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上又可否更用力謀求進步?

如果講粗口就能要被趕出校,那麼是否因為遇到非常極度十分不幸的事情而講一句粗話發洩也要失去教育的機會?正常人也知道不是,正如殺人也有自衞殺人,不能一概而論。教育要做到的再不是書塾式的硬灌輸,而是名符其實的啟蒙-我們要討論、真正地討論、深入地討論。

(4)我們應該好好討論殺人的問題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就算特區政府認為錯的立場也有討論的價值。為什麼殺人是錯?為何自衞殺人又是正當?為救人而殺人又是否容許呢?法律是否代表道德?記得以前跟年青人談道德與法律的問題時都會推介一本書叫《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以一宗同類相食案的虛擬案例探討法律與道德的問題。如果「錯」就不應討論,香港也是否統統迴避這類書藉?如果要迴避,恐防要迴避的書藉以萬計。

中學已經不是書塾,教育講求啟蒙,硬灌輸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還是以高壓來作主要教育手段,就只會讓學生感到不被尊重,激起其反叛心態。換個角度說,愈是「錯」的原則就愈有需要被討論,讓學生明白為何錯,這樣才是教育。

何況,港獨未被證明為錯。

政府不讓港獨討論進入校園,就是認為師生皆不夠成熟去討論,這種不信任才是撕裂社會的元兇。

(5)為何我們有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責任?

特區政府很想將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責任硬灌輸給學生,所以才不允中學討論港獨。可是,政府強調的只有《基本法》的法理基礎(而且有好些說不過去),Legality的問題,卻沒有談Legitimacy的問題。一個主權除了要Legal,也要Legitimate,兩者雖然中文都被翻譯作「合法」,但內涵完全不同。在一般的民主國家,主權的合法性兼有Legality及Legitimacy,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明白並信服主權管治的合法性(Legitimacy),而不是單單的遵從法律(Legality)。政府的權力源自市民,憲法是「合約」,人民才會信服。然而,兩種合法性的內涵在香港脫鉤,政府只能強調《基本法》而不能讓人民信服,這絕對不是文明的做法。

現在的情況是,政府越強調《基本法》,就越難令人(尤其年青人)信服。

如何討論政府管理的Legitimacy?方向有很多,由功效主義(Utilitarianism)到社會契約論,由傳統的價值到民主理論都是可能的出路。香港的學生沒有這些理論工具輔助思考,又怎可能做到真正的啟蒙?法國的高中哲學課程在香港引來不少迴響,雖然香港要做到不容易,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將哲學教育帶到中學裡,讓學生有更多思維利器。

(6)結語

不要誤會,以上對教育的批評不是要教育出支持港獨的學生,而是要給他們足夠的思考工具來建立完整的價值觀。有足夠的思維利器,經過獨立思考後的立場就要尊重,不論是支持建制還是獨立,公民社會本應如此。

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真義在於要學生不要盲目、迷信,而現在特區政府所做的正正是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