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也會看陶傑的文章﹐雖說他被譽為香江第一才子﹐不過他的文章質素參差。寫得好的文章﹐見解獨到精廦內容一針見血﹐寫得馬虎的那些就完全不知所謂。最近我看了陶傑幾篇批評香港教育制度的文章﹐他照舊彈那套老調子﹐把香港教育說得一無是處﹐恨不得把兒童送出國讀書升學。香港教育改革問題多多人所共知﹐可以狠批的地方府捨皆是。可是批評也要有些見地﹐亂彈亂罵與維園阿伯沒有分別。讀到期陶傑在臺仔那篇孩子不肯出國的時候﹐我忍不往要寫幾句插陶傑﹐他的理論真的很狗屁不通啊﹗
中文中學與副學士是目前香港教育兩大難題﹐陶傑拿這兩個題目來開刀是容易目標。對著如此大個的目標﹐他竟然可以完全射不中紅心﹐不著邊際地打靶外的稻草人。他在文中說﹕「搞成今天這個亂局,關鍵在於提倡種種「教育改革」的人,嘴巴向平民宣傳,骨子裡自己也不相信。他告訴你母語教學如何好,自己的子女都往英美送。他告訴你副學士是一條通往天堂的光明之路,但高官的子女有哪一個留在香港讀「副學士」的呢?」
陶傑這番說話﹐可笑程度大慨等於問麥當奴的總裁﹐為什麼你不吃漢堡包﹐卻走去食法國大餐。中中和副學士﹐打從開始就是次等貨﹐給沒能力不及﹐不能升讀英中和大學的學生報讀。母語教學的好處﹐就只限於英文程度不夠的學生。副學生更是半吊子的學位﹐給沒有資格入讀學士的學生一個機會﹐總好過要他們做雙失年青。看高官對教育改革的宣傳﹐只要細心留意字裏行間的含意﹐就不難發現中中和副學士是次貨的事實。若有人對官方宣傳信到十足﹐走去讀中中和副學士﹐只好怪自己死蠢了。不過也很難怪他們﹐不是死蠢就不會淪落到要讀中中和副學士。高官理所當然地也會渴望子女成材﹐他們又怎會笨得子女受次貨教育呢﹖說起來香港的大學水平雖然不差﹐但與歐美的名牌大學還有一大段距離。若果高官子女天資優厚後天勤力﹐家境又豐厚付得起外國名校的學費﹐還留在香港讀書就肯定是腦袋不正常了。
陶傑在文中例牌地提出解決香港教育問題的方法﹐他在文中又說﹕「特區政府今天有一千多億盈餘,應該每年定幾十個獎學金名額,令機會平等,不論富貧,雨露均霑,這樣才可以為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培養真正的精英人才。」
說出這番話﹐大慨陶傑以為自己是真正的精英人才﹐借鏡自己留學英國後回港的經驗。很可惜在全球化的世界﹐真正的精英人才﹐會希罕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嗎 ﹖送獎學金讓學子出國讀書﹐這張肯定是單程機票﹐一去無回頭。香港完全沒有科研沒有文化﹐讀文科理科的學生回港沒有出路﹐就算學成後不回港把獎學金嘔出來 ﹐計落可能還有著數。香港最引以自豪的金融業﹐可是若商科畢業生有得揀﹐你佔他會去華爾街還是去中環﹖醫生律師就更加不用說﹐外國讀書辛辛苦苦考了牌﹐竟然不能拿回香港用。要為香港培養真正的精英人才﹐就更加要搞好香港的教育﹐才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精英來港工作定居。派錢送孩子出國讀書﹐只有陶傑才會想出如此白痴的辨法。他還要不是只說一次﹐不停重覆講完又講﹐足見他是個超級大白痴。
陶傑還批評現代的學童不長進﹐只懂追明星看獎門人刨八掛雜誌﹐說是香港學校的風氣有問題﹐家長要效法孟母三遷搬去外國讀好學校。不過他看錯了一件事 ﹐比起學校父母的身教更加重要。如果父母自己也煲電視劇集看獎門人刨八掛雜誌﹐搬去那兒讀書也沒有用。陶傑以為外國學生個個也看BBC就是太天真太傻了﹐ 外國學生不也是會沉迷搖滾樂隊﹐看些同樣是沒有營養的鬼佬電視劇﹐不看獎門人便看survivor。說不定獎門人的教育意義可能比survivor還好些。
人家陶傑是大才子﹐又怎會理我這些無名小卒的指指點點﹐插完他大慨對他不痛不癢﹐照舊在報章雜誌大講癈話批評香港的教育。不過狂插完陶傑一論﹐條氣總算順了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