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袁國勇辭任港大校務委員 稱無力轉化矛盾

袁國勇辭任港大校務委員 稱無力轉化矛盾

(無綫新聞截圖)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委任副校長風波未平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7月31日)表示,昨晚已辭去港大校務委員一職,他指自己「冇能力」轉化過去3年來的矛盾及衝突,帶領港大尋找新出路,故將位置讓給更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他表示多個委員包括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亦有提出挽留,惟他深感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去意已決,只願意留任至新委員上任。港大校長馬斐森對袁國勇請辭感到遺憾,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則指事件反映港大面對的問題已經白熱化,公眾不容忽視。

政治力量影響港大 「搞番毛黴菌好過」

袁國勇指港大是香港社會的縮影,不同政治力量正影響港大,近年香港的政治動盪亦有可能帶到香港大學當中。他沒有解釋「政治力量」的含意,只表示政治力量無處不在,問題只在於領導者的能力。他自言作為港大校務委員的領導角色,卻在過去3年無法轉化不同的聲音及意見,帶領港大找到一個新方向及出路,「我自己冇能力轉化呢啲矛盾,搞番傳染病、毛黴菌好過」。

他不願評論其他委員的能力,只表示委員會的架構系統「永遠都可以再做好啲」。他承認現時系統並非盡善盡美,但應堅守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等理念。

袁國勇表示幾個月前已有辭任的想法,1個月前亦曾向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提出口頭請辭,強調辭任的決定與任何人無關,是自己的個人決定。他不擔心辭任的決定會影響其他委員的去留,因為他認為港大的每位成員都有獨立思考,「香港大學最大特點就係個個人都有自己諗法,唔會受人左右,我唔會因為邊個有權力而去趨炎附勢下拜佢,我絕對唔會」。

他表示辭任決定並不是對於港大校務委員會感到心灰意冷,只是自己能力不及,希望在另一位置服務香港及香港大學,「我成日都問『我可以為港大、為香港做啲咩』,冇能力就應該走。」

螢幕快照 2015-07-31 下午1.17.29
港大校長馬斐森(無綫新聞截圖)

馬斐森:政治事件不限於港大

港大校長馬斐森對於袁國勇的辭任感到可惜及遺憾,認為是委員會的損失。馬斐森表示自己曾與袁傾談過,尊重他辭任的原因及明白他的感受,更曾作出挽留,可惜並不成功。

他指港大現時所面對的是一個挑戰多於危機,對於袁國勇指港大受政治力量所影響,他回應指政治事件並不限於港大,世界各地的大學亦曾出現不同的政治事件,希望聯同港大所有職員、講師及學生一同面對。對於早前港大學生衝入校委會會議的行動,他指自己未掌握當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故不便作出評論。

11806620_10206381562952143_603426710_o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

葉建源:袁國勇辭任反映港大問題白熱化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對於袁國勇的辭任亦感到可惜。他指袁國勇在廣大市民心目中是能力表現卓越的學者,擁有高度的正面評價,他的辭任對公眾及港大有很大衝擊,更直言「如果佢冇能力,咁咩人有能力呢?」他覆述袁國勇曾提及港大於3年前出現問題、自己幾個月前考慮辭職、1個月前已口頭辭職等時間進程,反映港大內部問題已經白熱化,而且問題亦不在於袁國勇的能力,而是外在環境不斷在惡化。他又指最近已有2位校委員成員辭職,問題已不容公眾忽視。

葉建源不願評論袁國勇所指的「政治力量」意思為何,但他認為袁所指的3年前開始有惡化跡象與梁振英上任特首後有關,更坦言梁振英上台後政治對立愈來愈激烈,也有干預港大學術自由及任命首副一事,認為若然梁振英再不更改強硬的行事方式,將會令港大前途走得更加艱難。

葉建源又指學生衝擊源頭為校委會驅使,形容校委會內部現時「各走極端,問題不斷惡化」,令港大公信力不斷下降,認為建立共同基礎及價值才是現時解決問題的根本。他認為校委會「等埋首副」的決定是「程序上僭建」,期望港大能以校長,院長及教授為首,由他們擔任重要角色,與校委會主席、委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等三方面組織溝通平台,進行討論及互相理解。他希望此平台能共同合作,化危為機,令校委會回歸正常決策機制及程序,以彰顯公正及回復港大的聲譽。

研究生代表亦辭任

港大校委會7名校內民選委員之一的研究生代表Aloysius Wilfred Raj Arokiaraj,亦因不滿校委會早前的決議,於7月3日決定辭任。來自印度的Arokiaraj批評校委會上月通過「等埋首副」為「不符作為國際級大學的期望標準」,斥當日校委會例會所通過的多項決議亦不符自己預期標準,以及不能確保公平,故決定辭任委員一職。

港大校務委員會有23名委員,校內委員有校長及民選的4名教員(包括袁國勇)、1名職員、1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其他15人為校外人士,當中7席包括主席由特首委任。

記者:周頌謙、葉博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