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陽光玩遊戲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2581.html
今天林忌放假,開車往海灘一遊,難得大雨過後天清一片藍,可是大浪關係紅旗高掛,少了一番嬉水的樂趣。
看著年輕的學生在沙灘上追逐,開懷的心境令人感到快慰;然而能夠享受這一切的永遠都是少數,大多數的朋友,一年也難得一次擁有這樣的情懷,去追逐陽光與海灘。
在
西歐如法國,每年的大假往往由一個月至兩個月;一到暑假,父母親帶同子女一起去旅行,開著家庭車,甚至再拖著一架旅行車,一起往海邊去,多麼的舒適寫意啊!遙想自己年輕時,身邊的朋友同學,都被家長管得很嚴,再加上大量的興趣、嗜好、補習班等等,別說要約一班朋友去海灘,連想約朋友去看場戲,也難得很--直到預科時才擁有多些少自由,那自然如脫繩馬騮,一發不可收拾了。
今天的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會經過這樣的過程--由追求自由、擁抱自由、到或多或少濫用了自由,往往都是因為這一剎那的突變--為什麼香港康樂文娛設施那麼少?為什麼連想踢場足球,既要望天打卦:「放假先來落雨!」,更要求神拜佛,不要有團體租用了球場--例如什麼十週年慶回歸活動、什麼國慶活動、什麼建軍節、勞動節,連中秋節、春節、元宵節、這些應該萬眾同樂的活動,我們也會「徵用」了原本康樂設施,而且往往一封就一兩星期,即使丟空也不讓他人使用;終於到一天,當父母覺得不應再管,或終於想管也不能管之時,自由在一剎那間來臨,年輕人又怎會再忍得住呢?
為什麼只想打一小時的 X 球,就要預早幾天早上六時起身去排隊?為什麼想游一游水,在場中居然塞滿了人,想完成一個池也難?為什麼想居住的空間少一點嘈音,多一點空間,多一點私隱,也要生要死,和身邊的人抗命鬥爭,成為工作的奴隸?而能夠在這個制度存活的,不是因為本身條件優越(如擁有有錢的爸媽),又或者為了金錢出賣了自己的靈魂(或者,連自己的靈魂都迷失了),把假的當成是真的,把壞的當成是好的,把無意義的一些虛榮,就當成畢生追求的目標,這樣的制度是不是病了?居住在這樣地方的成長的人,又如何去追求一些更高層次的東西呢?
對的,以前的日子或者更加艱苦,以前的日子物質更加缺乏,可是在物質缺乏的同時,卻有更多的機會與自由--目前連小學生也要上全日制了,除了壓死人的功課之外,學生還餘下多少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真我?把學生當成一件學習機器,在老師、家長、以及社會安排的東西與制度之外,年輕人還餘下多少的自主權,去追求自己的夢?
對,就是夢的喪失,夢的缺乏,令這個社會表面越來越繁榮,實則卻越來越蒼白--今日的小朋友,除了那些有幸入讀國際學校,或者直資貴族學校以外的,大家都成為一隻肥肥白白的填鴨,左填右填一堆「制度認為需要」的所謂「知識」, 除此以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在創立、維護這套制度之後,這些成年人還竟敢反過來說,今日的年輕人真冇用--什麼都不懂!他們永遠都不會反省,當自己給予、或強加了一些東西給年輕人之後,同時亦毀滅了、抹殺了、破壞了多少童真,多少自由的時間與空間,給年輕人自我成長;天生天養是殘酷,可是遠比起膠生膠養更能教懂下一代--對錯、是非、黑白、與世上種種的美德--為什麼?年輕人要求的只是不多,只是充足的康樂設施、良好的治安、以及培養年輕人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什麼成年人總要塞 A 貨給他們呢?
(圖片攝於 2007 年 6 月@Baltic Sea 波羅的海)
伸延閱讀:
狀元興衰史
林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