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老師這工作

老師這工作

圖片來自互聯網

一位三大碩士畢業的年青老師,因為這兩年在工作上不順利,自殺身亡。

請不要再留言說什麼教師薪高糧準、又在放暑假、又不是只有教師是合約等等了!我再從申一次,我從沒說過只有教師是辛苦、不穩定、長工時的工作,我常強調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辛苦之處,只是其他行業的具體情況我未必清楚,而我只能寫我身處的教育界!

社會認為教師「不應」

社會對「教師」這個職業,除了「教授知識」以外,還有許多道德期望,例如教師不應吸煙喝酒、不應染髮有紋身、不應參與賭博、不應亂搞男女關係⋯⋯十萬個對於道德標準上的「不應」!

學校認為教師「應該」

其次,「公司」(學校)對於「員工」(老師),就覺得員工應該要十項全能,最好一日七節課全上;外加小息、午飯、放學當值;週未帶隊比賽、義工服務、賣旗;應該不斷帶學生比賽得奬,能見報更佳。至於教學,應該全班合格、應該全班高分、應該有良好的課堂秩序、應該授課有趣、應該和家長有緊密良好的溝通;放學開會是應該的、假日回學校改簿是應該的⋯⋯十萬個「應該」!或許老師「應該」沒有家人、沒有情人、沒有朋友,甚致連寵物也沒有,可以全天候全心全意為學校賣命⋯⋯

家長認為「係老師問題」

再者,家長認為老師每天上班只需要照顧「我個仔、我個女」一個,完!我個仔成績不好,老師的問題。我個仔沒興趣學XX科,老師的問題。我個仔欠交功課,因為老師沒上載內聯網,老師的問題。我個仔和XX同學相處不來,老師沒有處理好,老師的問題⋯⋯總之,「我個仔無問題,係老師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家長也如此無理的,亦有明白事理的家長,在此只選擇極端例子。)

我相信,上司、客戶對員工有如此不合理的「期望」並不只存在於教育界。恩主心態,普遍存在於社會每個角落。

為保持競爭力

一年合約制,我不確定外面的行業,是否也是如此。

為了保持競爭力,以期望「續約成功」,我們和其他行業一樣,自掏腰包持續進修。大學之後,先來個「教育文憑」,然後突然年輕新入行的同事,都是碩士,於是一把年紀,也只好去修讀一個。

我同意多讀書是好的,始終讀書可以拓闊一個人的視野,或是在專業上發展。但我不明白,高學歷是否和工作能力必然成正比?但老闆喜歡高學歷!因為在學校網頁上,可以寫「我們有X%的老師擁有碩士學位」!

於是,人人為保工作(至少我身邊同事,包括我自己亦是如此),只好臨老入書叢 。 我比較不才,兩年的碩士我唸了四年;很佩服許多有家庭,有孩子的同事,真的就兩年完成課程。有的,甚致不只讀一個碩士。試過在小組面試時,其中一位求職者介紹自己的開場白是:「我叫XXX,在YYY中學教了N年,响呢幾年我不斷都有進修,宜家讀緊第三個碩士⋯⋯」

不排除有人很喜歡讀書,也有能力讀好書。但我自己的經歷是,工作忙碌,課表滿滿,下班後飛奔去大學,浸大9:50下課,有時會超過10點。我工作的地方離住的地方很遠,距離浸大也不近。這樣子一學期下來,工作表現失色(當然不斷被高層「關心」,也失去了一些機會),身體也受不了。只好申請休學,再把餘下的科目「攤長來讀」。
(我絕對明白是我讀書差和身體不好,無須留言告訴我是我的問題了,甚謝!)

課程改革

課程的改革,我只能說倡議改革的,都應該不是前線老師。實際教學並不是「理論」,是實踐。別說是課程改革了,只是轉用另一出版社的書,老師們也要花心力、時間去摸索學生能吸收多少,要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更牢固的學會內容。別以為老師今年教中一,明年也教中一就不用備課。每一年的學生都不同,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能一個方法教到老的。(同行會懂的!)

普教中

當然又要說「普教中」,普教中令本地中文老師壓力大增,先要學普通話,要考基準試,而許多「老闆」(學校)又喜歡「水平測試」的高等成績。因為學校網頁上又可以寫「本校X%中文科老師水平測試考獲X級」。在面對先天條件優勢「母語普通話」的國內老師的競爭下,中文老師課後去進修普通話的,大有人在。

因為刷鞋政策(我真的這樣認為)、愚民政策(普教中是精英班;耗費中文老師心力在「考取普通話成績」)、滅絕廣東話的潛在陰謀論而出爐的「普教中」,或許未必影響所有老師但,在本地中文老師眼中,絕對是種不知所謂的政策。

並不是因為我普通話不好才有這種負面意見,而是實際教學經驗裡,面對母語為廣東話的香港學生(我教過普教中班和廣教中班),我觀察到普教中似乎減低了學生學習中文科的興趣,降低了學生在課堂發言的意願。也有些普通話不好的學生,下課後要額外找時間,用廣東話再跟他講解一遍⋯⋯普教中,成效是?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好的,但只在於「理念」層面,提出推行融合教育的人,應該沒什麼前線教學經驗。

融合教育先有師訓不足的問題,別以為老師一定十項全能,任何特殊學習需要都懂得處理吧!也別以為在教育文憑聽了幾堂課,教師發展日請社工、講員講幾個小時,老師就能處理各式各樣的特殊學習需要。

一班裡面,許多時候有幾位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老師要同時兼顧教學、秩序,還要照顧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對一般的學生而言,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是有特權的,老師是偏袒他們的。例如某些人可以用電腦打字交功課,考試可以加時(讀寫障礙)、某些人沒有完成堂課不會被罵(專注力缺乏)、某些人時常離開座位不會被罵(過渡活躍)⋯⋯有的是學生投訴我不公平,有的是學生跟我說其他老師不公平,還有許多例子,不能盡錄。

試過有SEN學生突然在課堂失聲痛哭,背起書包就衝出課室。我當下只能追出去拉著他,並叫最近門口的學生去找其他老師。

想當然,這一節課,也沒上到什麼。

融合教育對一般的學生來說,或許是件不公平的事。課室內每位同學都應該受到老師照顧,但為什麼有的人卻能佔更多的注意力?為什麼大家得為「他」一個人而被拖慢進度?而在一般學生眼中,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有「特權」,而這種「特權」往往成為他們難以和一般同學交友的原因。這些感受,是學生跟我說的。

作為老師,對於SEN的學生感到抱歉,因為我不會教。而對班上其他學生,絕對感到愧疚,因為無法把他們應該得到的學習品質給他們。

還有和其他工作界別的人際關係問題、黨派之爭等等,在此不想詳談。

正能量

許多人總留言說,叫我別把「教育界」說得那麼負面。其實我也有寫師生之情中許多正能量到爆燈的事情,只是都沒人看罷了。

雖然,在工作「崗位」上面對的挑戰很多,但我最大的能量來自學生。對於疲累、工作分配不均、被跳皮學生氣瘋等等會讓事,對我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是找些「可愛的小朋友」充電。

許多時上完某些班的堂,氣得七孔生煙,但在走廊遇上可愛的小朋友,我總會不停說:「好嬲呀!好激氣呀!」有時可愛的小朋友會記得某些日子上某些班(例如星期五小息前那一班是很吵的),然後拍拍我的肩或手臂,「唔好嬲,唔好嬲。」

大一點的小朋友,甚致會很老氣的說:「佢地細啫,慢慢教囉。果時我地班都係咁,你都頂得住,無野嘅。」這種哭笑不得的小朋友語言,很窩心。

對我來說,誤打誤撞入了這一行,大概還是有點天意。在我心目中,最緊要「係我啲細路」,學生的回應是最大的動力。

作者FB